論我國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從政策法規(guī)體系建構到教育教學模式變革
本文選題:少數(shù)民族 + 雙語教育 ; 參考:《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摘要】:當前是雙語教育發(fā)展的最好時期,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中,雙語教育的地位、目標和經(jīng)費保障都有清晰的表述,我國已建立起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但是,在雙語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對政策法規(guī)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對雙語教育中學習與教學規(guī)律的研究嚴重滯后,成為制約雙語教育質(zhì)量提升的瓶頸。落實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的憲法規(guī)定,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意愿,是雙語教育的政策基礎;轉變雙語教育研究范式,關注課堂中具體語言的雙語教學研究,是提高雙語教育質(zhì)量的前提;變革民族教育學校體系,鼓勵民漢合校,創(chuàng)新雙語教育機制,是雙語教育改革的路徑;制定雙語教育課程標準、豐富課程資源、提高師資水平,是雙語教育質(zhì)量的保障。
[Abstract]:The present is the bes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the position, goal and financial guarante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re clearly stated, and our country h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a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w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lags behind seriously, which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quality. Implementing the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on the freedom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use and develop their own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respecting the wish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the policy basi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changing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biling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specific languages in the classroom, It is the prerequisit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o reform the school system of ethnic education, to encourag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people, to 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o formulat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o enrich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o raise the level of teachers. I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雙語教學現(xiàn)狀及有效推進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11JJD880023)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75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陽t;新加坡、歐美的雙語(多語)教育——比較與語言學透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范安懷;高中政治課雙語教學初探[J];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06期
3 劉麗寧;80年代初至今新加坡華語使用狀況分析及展望[J];東南亞研究;2002年05期
4 羅驅(qū)波,張申;利用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工程專業(yè)雙語教學環(huán)境[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年02期
5 黃曉華,楊靜,李惃,周志華;大學化學雙語教學設計初探[J];大學化學;2005年03期
6 季真;從一個案例看化學雙語教學[J];化學教育;2004年08期
7 周新麗;;學生因素對雙語教學的影響[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8 朱建成;高校實施雙語教學之探析[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9 王貴生;跨文化視野中的民族教育[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10 李模琴;雙語教學及其雙語教師隊伍建設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范文;;雙語教學的初步研究[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蘇德;多維視野下的雙語教學發(fā)展觀[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視野中的“維漢”雙語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寶樂日;土族、羌族語言及新創(chuàng)文字在學校教育領域使用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宋梅硯;論上海發(fā)展中的中小學雙語教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明才;加拿大雙語教育及其對我國英語教育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丕勇;內(nèi)蒙古地區(qū)師范類蒙授英語專業(yè)教學模式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王艷萍;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雙語教學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世業(yè);延邊朝鮮族中小學三語教學中若干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2004年
5 丁衛(wèi)英;我國雙語教學之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曹東云;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ISD視野[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朱維;高中化學雙語選修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余保華;雙語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莎;拓寬英語學習渠道 豐富語言實踐時空[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紅梅;化學雙語教師知識結構及培養(yǎng)方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樹榮;羅澤權;李曉明;;教育是脫貧的關鍵——祿勸縣民族教育采訪札記[J];中國民族;1990年07期
2 才旦;;民族院校學生文學寫作的心理與知識準備[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3 白浩波;;少數(shù)民族散雜居地區(qū)“三語”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陶文俊;張浩;;伊犁地區(qū)大中專院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diào)查研究[J];民族論壇;2008年11期
5 吐爾遜·塔瓦庫力;;對華中科技大學新疆籍少數(shù)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魅力中國;2009年18期
6 李輝;胡金連;方曉義;藺秀云;;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學校適應性狀況的分析——以云南為例[J];云南電大學報;2009年03期
7 席海燕;;新疆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其建議[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0年03期
8 王建輝;李麗輝;;雙重教育管理模式促少數(shù)民族學生健康成長[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5期
9 王斌;;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成才搭建“金色橋梁”[J];中國民族教育;2010年06期
10 尹晶臻;;少數(shù)民族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分析[J];巴音職教;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余海波;;大學教育管理者的視角: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和校園文化[A];西部省區(qū)市社科聯(lián)第四次協(xié)作會議暨西部發(fā)展能力建設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郭子孟;;淺談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管理教育[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楊建榮;田靜;;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做好少數(shù)民族學生管理工作——對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少數(shù)民族學生思想特點及管理對策的思考[A];農(nóng)業(yè)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白浩波;;少數(shù)民族散雜居地區(qū)“三語”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研究[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賀能坤;;評價標準多元化:少數(shù)民族自身的教育需求[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何江川;楊放;王超聰;秦銀健;;廣西7所大學5469名少數(shù)民族學生體格營養(yǎng)狀況因子評價法的度量研究[A];體質(zhì)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7 賴小琴;;芬蘭少數(shù)民族基礎教育的措施及挑戰(zhàn)[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張慧春;屈杰;鐘億群;;湖南西部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1985-2000年體質(zhì)健康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4年
9 馬文華;;涼山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霍文達;;略述我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通訊員 王英邋本報記者 張梅 實習生 張晶晶;讓少數(shù)民族孩子享受藝術教育[N];陜西日報;2008年
2 張兵;四措并舉促進少數(shù)民族教育事業(yè)[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3 陳瑞昌 繆志聰;讓江蘇成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第二故鄉(xiāng)[N];江蘇教育報;2010年
4 姜海軍;我省少數(shù)民族學生入學率大幅上升[N];青海日報;2007年
5 記者 郭紫欣 通訊員 杜寬良;達旗積極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教育事業(yè)[N];鄂爾多斯日報;2006年
6 馮舒玲;寧大少數(shù)民族學生超過人口自然比例[N];寧夏日報;2007年
7 記者 鄭莉;我市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民族教育體系[N];閩東日報;2007年
8 記者 嚴芳;要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生活條件[N];四川日報;2010年
9 李萬玉(作者單位:天祝縣民族中學);少數(shù)民族學生道德建設初探[N];甘肅日報;2006年
10 ;積極扶持“雙語”教育[N];伊犁日報(漢);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衛(wèi)英;民族學校教育中的隱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鄭白玲;特與不特[D];西南大學;2008年
3 張布和;建設和諧文化視角的少數(shù)民族教育質(zhì)量評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潘啟富;中國民族地區(qū)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張霜;民族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6 張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7 楊曦;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教育內(nèi)源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蔡瓊;中國民族院校發(fā)展中的文化轉型[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拴云;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學習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2 羅毅;西南民族地區(qū)初中階段民族學生素質(zhì)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陶文俊;伊犁地區(qū)大中專院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8年
4 耿玉玲;內(nèi)地少數(shù)民族高中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5 韋志均;廣西少數(shù)民族女性人才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立軍;民族高等教育中蒙漢雙語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羅玉珍;教育公平視角下的少數(shù)民族教育優(yōu)惠政策[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安靜;民漢合校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9 童紹英;云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學校教育結合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畢凱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874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208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