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特殊教育論文 >

著眼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材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6-10-29 14:33

  本文關鍵詞:特殊教育課程理論研究的缺失與回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09年

著眼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材分析

朱汝葵  

【摘要】: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國際理科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科學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所有人的科學素質(zhì);A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分支,是中學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教材則是化學課程理念轉(zhuǎn)化為化學課程實踐的重要載體。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多種版本的初中化學教材已經(jīng)投入使用,如何分析和評價這些教材倍受眾多教育工作者關注,但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角度分析和評價教材的研究卻極少有文獻記載,因此,選擇“著眼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材分析”這個課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首先闡明本研究的選題來源,包括國際、國內(nèi)科學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與要求,論述了本研究的意義,綜述科學素養(yǎng)及教材分析相關研究的現(xiàn)狀,闡述研究目的并提出本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闡述本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分析科學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和結構要素,提出科學素養(yǎng)的六要素: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CTS,結合《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科學素養(yǎng)目標內(nèi)容構建“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材分析模型”,并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具體的教材分析指標。 第三章是論文的理論分析部分。依據(jù)本研究制定的教材分析指標,選擇現(xiàn)行兩套初中化學教材進行對比分析。分析評價采用等級(優(yōu)、良、中、差)和對應賦分(4、3、2、1)的方式進行。 第四章是論文的實踐研究部分。根據(jù)第二章提煉的科學素養(yǎng)六要素內(nèi)容編制教師和學生調(diào)查問卷,選取兩類中學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并用Excel軟件進行問卷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論文最后綜合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對兩套教材的分析結果進行討論,提出本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設想和展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633.8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導論12-25
  • 第一節(jié) 選題的來源和意義12-15
  • 一、國際基礎科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12-13
  • 二、我國基礎科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3-14
  • 三、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現(xiàn)實要求14-15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5-24
  • 一、科學素養(yǎng)的研究15-19
  • 二、教材分析的研究19-24
  •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方法與思路24-25
  • 一、研究目的24
  • 二、研究方法24
  • 三、研究思路24-25
  • 第二章 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材分析理論基礎25-37
  • 第一節(jié) 科學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及結構模型25-28
  • 一、科學素養(yǎng)的內(nèi)涵25-26
  • 二、科學素養(yǎng)的結構要素26-28
  • 第二節(jié)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科學素養(yǎng)目標28-29
  • 一、知識與技能領域化學科學素養(yǎng)28
  • 二、過程方法與能力領域化學科學素養(yǎng)28
  •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域化學科學素養(yǎng)28-29
  • 第三節(jié) 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材分析模型的構建29-37
  • 一、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結構29-30
  • 二、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材分析模型30
  • 三、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材分析指標體系30-37
  • 第三章 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材分析37-61
  • 第一節(jié) “教材對課程目標的落實”比較分析38-40
  • 第二節(jié) “教材內(nèi)容選擇”比較分析40-46
  • 一、核心內(nèi)容和素材選擇40-42
  • 二、探究主題和素材選擇42-44
  • 三、CTS內(nèi)容的素材選擇44-45
  • 四、習題類型和素材選擇45-46
  • 第三節(jié) “教材體系結構”比較分析46-49
  • 第四節(jié) “教材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比較分析49-61
  • 一、科學探究活動的呈現(xiàn)50-53
  • 二、文本與非文本的呈現(xiàn)53-59
  • 三、學習情景的呈現(xiàn)59-61
  • 第四章 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材問卷調(diào)查61-68
  • 第一節(jié) 調(diào)查方法62-63
  • 一、調(diào)查對象62
  • 二、問卷的編制與處理62-63
  • 第二節(jié) 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63-68
  • 一、兩套教材調(diào)查問卷統(tǒng)計63-66
  • 二、兩套教材調(diào)查問卷分析66-68
  • 結果與討論68-72
  • 附錄72-80
  • 參考文獻80-83
  • 后記83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霞,郁波;國際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歷史與現(xiàn)狀[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郭元婕;"科學素養(yǎng)"之概念辨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畢華林,陳勇;初中化學教科書中探究活動的設計分析[J];化學教學;2004年10期

    4 高凌飚;基礎教育教材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畢華林,盧巍;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分析[J];化學教育;2004年06期

    6 錢揚義;中學化學教材評價工具的制定[J];化學教育;2004年01期

    7 劉江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分析[J];化學教育;2002年10期

    8 畢華林,劉冰;化學教科書的功能與結構[J];化學教育;2001年12期

    9 周青;張新翆;楊輝祥;;中英化學教材中習題的設計對比及啟示[J];化學教育;2006年06期

    10 丁朝蓬;教科書結構分析與內(nèi)容質(zhì)量評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金玲;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科書評價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沈燕;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談秀菁;;特殊教育課程理論研究的缺失與回歸[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4期

    2 李群;新課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兼論師生交感互動教學模式及其構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李偉,楊世國,郭世平,王家正,朱廣化;新課程標準下數(shù)學教師要作一些質(zhì)的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陳婷,鄭慶全;關于課程改革中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周娜;新課程改革中化學教師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劉亮;對于終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學習化社會理念的思考——再讀《學會生存》[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孫強;高校體育課程開發(fā)的特點與作用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賀佩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綜述[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10 劉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化學生評價[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2 曾鷹;;現(xiàn)代性悖論與技術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曹建勛;;化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嘗試[A];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4 金朝輝;;中學化學課堂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初探[A];湖北省中學化學“兩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文件和論文集[C];2007年

    5 石榮欣;;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革師范教育課程[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6 杜寬旗;蒙肖蓮;劉素霞;;經(jīng)濟管理類本科生專業(yè)課雙語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A];江蘇省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朱鑫;;信息技術校本課程建設的探討[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8 鞏建敏;;淺談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劉江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化學課程改革與公民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10 吉鑫敏;;基礎化學教育與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2 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長吉;教學價值觀念透視與反省[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6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胡波;社會理想境界論綱[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艷春;對人教社新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分析與評價[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滕靜;新課改背景下協(xié)同教學問題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3 符淼;影響農(nóng)村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效果因素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4 董荃芬;濟南初中生物地方課程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鵬飛;欠發(fā)達地區(qū)高中教育改革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6 閆會賢;環(huán)境教育與中學地理科學素養(yǎng)教育整合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倩;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的比較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周琳琳;社會學視角下工業(yè)化社會企業(yè)人員科學素養(yǎng)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9 劉南安;合作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陳穎;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實踐(實驗)部分的評價[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華杰;;公民科學素養(yǎng)測試及其困難[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王坤慶;關于素質(zhì)教育的哲學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瑞祥;關于教科書分析與評價的理論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沈燕;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健生;比較教育視野中的中國創(chuàng)新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丁邦平;建構主義與面向21世紀的科學教育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徐學福;科學的相對性及其在課程和教學中的滲透[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張志紅;解讀化學新課標中的科學素養(yǎng)[J];昌吉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 彭炳忠;論文化視野中的科學精神[J];湖南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6 王晶;淺談高中化學教科書中習題的作用及編制[J];化學教育;1998年09期

    7 馬宏佳;近20年國際化學教育研究的趨勢和走向[J];化學教育;1998年11期

    8 畢華林,盧巍;演示實驗教學的心理學思考[J];化學教育;1999年12期

    9 王祖浩;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修訂的若干問題[J];化學教育;2000年11期

    10 畢華林,亓英麗;中學化學課程中工業(yè)化學知識教學的探討[J];化學教育;2001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榮建;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加強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玲玲;對美國《現(xiàn)代化學》教材的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江棟;美國中學化學教材Chemcom的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建朝;;農(nóng)村科學教育:現(xiàn)實困境中的策略思考——基于云南部分農(nóng)村中小學的調(diào)查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年02期

    2 林美玉;;小學教師教育專業(yè)科學課程的構建[J];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 鄭潔;陳水平;;國際科學教育發(fā)展趨勢及其對我國幼兒園科學課程的啟示[J];文教資料;2008年35期

    4 張運紅;;二戰(zhàn)后美國中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及其特點與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5 魏冰;科學素養(yǎng)——美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中心概念[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8年05期

    6 劉恩山;林靜;;富有勇氣的理念和努力 呼喚社會的理解和支持——讀《每個孩子都是科學家——讓每個學生都具備科學素養(yǎng)》有感[J];生物學通報;2007年01期

    7 胡銀輝;;“做中學”與科學教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梁英豪;;美國中學科學教育改革的一些情況和問題[J];化學教育;1993年04期

    9 張璇;美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對中國的啟示[J];寧夏教育;2003年06期

    10 高瀟怡;;科學教育改革如火如荼 學生是否真正了解科學?[J];云南教育(視界綜合版);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紅;;提升科學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蘇香妹;;高中化學新課程體系下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理論和行動研究[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4年

    3 陶小敏;;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4年

    4 蔣建平;;重視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技藝 培養(yǎng)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5 繆天生;;在自然學科教學中滲透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研究>結題報告[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6 張文靜;辛濤;;學校教育資源對科學素養(yǎng)成績的影響——一項跨文化的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蕾艷;;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提高幼兒科學素養(yǎng)[A];整合科普資源 優(yōu)化科教環(huán)境——第十五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07年

    8 曾鐵;;科學教育與科學發(fā)展關系的現(xiàn)實思考[A];第四屆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Ⅰ)[C];2008年

    9 李紅;;構建和諧社會 讓更多的人分享科技的營養(yǎng)[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徐杰;;以史為鑒 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8《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五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普文;[N];北京日報;2004年

    2 民進會員 余海;[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3 楊健;[N];人民日報;2008年

    4 ;[N];濟南日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李小維;[N];蘭州日報;2005年

    6 李和平;[N];河北日報;2002年

    7 路熙娜;[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8 張耕;[N];大眾科技報;2006年

    9 旭紅;[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8年

    10 見習記者 毛傳來;[N];浙江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其勇;小學科學課程的科學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王文禮;20世紀美國中學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與變革[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廣軍;高中物理教材設計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晶瑩;中美理科教師對科學探究及其教學的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侯新杰;物理學史與物理教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潘蘇東;從分科走向綜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江林;高師理科專業(yè)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劉健智;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的標準和實施結果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倪娟;初中理科課程標準的適切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周仕東;科學哲學視野下的科學探究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汝葵;著眼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材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熊艷;中英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斌;化學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步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超;上海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郭建軍;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湯仁斌;科學哲學視域下的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7 余懿;中國與新西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宋怡;提高師范生科學素養(yǎng),推進STS教育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王麗嬌;論公眾正確的科學觀及其確立途徑[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10 李克蘭;論對話原則下的中學化學探究式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特殊教育課程理論研究的缺失與回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77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577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5a2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