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oodle平臺促進遠程教育生成性教學的實踐研究
本文關鍵詞:利用Moodle平臺促進遠程教育生成性教學的實踐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Moodle平臺 生成性教學 遠程教育 實踐研究
【摘要】:生成性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具有開放性、發(fā)散性和非線性等特點。強調學生的協(xié)作和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在基于遠程教育的電大教學活動中,師生利用Moodle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生成性教學實踐。實踐表明:基于Moodle的生成性教學活動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促進深層互動和認知效果;另一方面其教學效果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
【作者單位】: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曲阜師范大學信息技術與傳播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在線學習分類模型及其績效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編號:DCA110191)
【分類號】:G728.8
【正文快照】: 一、Moodle與生成性教學觀以網絡為基礎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協(xié)作學習空間,它具有開放性、生成性、非線性、交互性等重要特點,而這些特點也是生成性教學活動的重要特征。因此在遠程教育環(huán)境下更有條件和優(yōu)勢開展有效的生成性教學活動。生成性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2 羅祖兵;;生成性教學及其基本理念[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素霞;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葉增編;;教學范式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錢靜;;高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探究式互動教學初探[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杜世強;試論新課程改革時期教師角色的轉換[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5 曾宇;以任務驅動模式推進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淺談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譚月娥;李景;;關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劉英;;營造教學環(huán)境 激活生命課堂[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牛麗琴;李政;;課堂教學質量較差教師相關特征的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徐玲玲;;“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淺議課堂教學方法改革[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8期
10 柳謙;論主體間性教育與教師主體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微鳳;;信息技術中“任務驅動”與“任務”設計[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劉連亮;;高中化學智慧育人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何齊宗;走向審美人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5 王敏;走向生命觀照的美的教學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郭曉明;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鞠玉翠;教師個人實踐理論的敘事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郭長江;中國近現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偉勝;現成生活與可能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向平;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木水;新課程與學校師生關系的重新構建[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彩蕓;促進生命個體的總體生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陳宇玲;語言教育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陳典;生物活動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王翠梅;對話物理教學及物理教師的角色定位[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馮立明;自組織理論對創(chuàng)造教學的影響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8 楊素萍;論課堂交往[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9 粟高燕;中學英語課堂美論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姚巧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辛繼湘;生成性思維:當代教學論研究的思維走向[J];教育評論;2003年05期
2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郝文武;從本體存在到本質生成的教育建構論[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李方;后現代教學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鄒廣文,崔唯航;從現成到生成——論哲學思維方式的現代轉換[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黎加厚;電子作品集:我國學校教學改革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發(fā)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03期
7 李文閣;生成性思維:現代哲學的思維方式[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本文編號:12199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21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