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雅教育維度審視大學德育:目標、方法及途徑
本文關鍵詞:從博雅教育維度審視大學德育:目標、方法及途徑
【摘要】:博雅教育重在培育學生內在的精神生命和道德力量,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由思考、自主選擇的能力以及在此之上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博雅教育的特質,注定了它與德育在教育目標上有著高度的一致。從博雅教育維度來審視當前我國大學的德育實踐,就會發(fā)現其存在著無根化、形式化的弊端,致使其往往不能夠實現預期目標。我國大學德育,應以促成大學生完善的道德品格和心智的全面成長為目標,以滲透了良善價值的校園共同體的日常熏陶作為德育方法,以閱讀人文經典、接續(xù)人類文明、培植現代公民道德為其實現途徑。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社科學院;
【關鍵詞】: 博雅教育 通識教育 人文學科 大學德育
【分類號】:G641
【正文快照】: 一、博雅教育的精神內涵及其道德維度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發(fā)端于古希臘城邦社會,以培育城邦公民形成完善、充分的公民意識與成熟、健全的道德品格為宗旨。博雅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繼續(xù)繁榮,但內容和形式有所演變,其通俗化與簡化了的現代版本就是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志毅;趙艷平;肖鴻雁;;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現代語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雪;;杜威的認識論對“二元論”的“克服”[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2 楊漢麟;李賢智;楊佳;;余家菊留英時期的教育活動與思想述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楊漢麟;李賢智;楊佳;;余家菊留英時期的教育活動與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劉名;;高職《商務談判》課程教學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秦俊巧;;中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劉婉婷;;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開展大班教學后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7 陳立軍;;杜威教育理論的構建、啟示與反思[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鄧沖;;試論家庭消費文化的家庭教育機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王喜海;石麗娟;;兒童教育論綱——基于近現代童年觀的兒童教育[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10 李紅英;王喜海;;回歸童年:幼兒園教學改革的應然選擇[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立華;;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其現實選擇[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0年
2 段會冬;;從農村城鎮(zhèn)化看農村教育的目標定位問題[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我讀《民主主義與教育》[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舒志定;;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質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勁松;;杜威教育目的觀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學;容中逵;;論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與懷特海的比較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高迎爽;;社會人的和諧發(fā)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種解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鄭玉飛;;理想與熱情的教育實踐者——三位美國教育家與設計教學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曹玉杰;;從主動作業(yè)到研究性學習——兒童、課程、社會聯系的紐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宗先鴻;;《愛彌兒》的傳入及對中國近現代作家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宋燕;和合學視野下教師合作研修共同體建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王忠厚;從混沌走向協(xié)同:課堂教學系統(tǒng)自組織境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珍資;基于生態(tài)學的大學生自主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王泓硯;遼寧高職旅游專業(yè)“訂單式”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及成因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斯源;大學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殷少萍;“3+2”分段制學生德育工作凸顯層次化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徐菊鳳;以人為本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陳維銘;對話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王巖霞;過程體裁法在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崔景貴;后現代道德教育觀述評[J];山東教育科研;2001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小平,劉德權;大學德育新課題:創(chuàng)造道德[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安德智;如何提高大學德育的實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3 徐秀萍;論大學德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4 謝雪;中美大學德育的比較[J];教育探索;2002年08期
5 曲建武;學分制與大學德育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6 蔡瓊;“交往”視野下的大學德育[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董禮芬,董一英;論大學德育的十大特性[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8 劉洪波;論新時期大學德育發(fā)展的新趨勢[J];經濟師;2003年07期
9 康全禮;普遍倫理與大學德育[J];江蘇高教;2003年01期
10 李三福;論后現代主義的大學德育意義[J];江蘇高教;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春明;文輝;;大學德育激活式教學法的應用及其思考[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2 龍建成;強建周;;信息化校園與大學德育的超越[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北京工業(yè)大學 馮培;網絡時代的大學德育[N];光明日報;2000年
2 湯永春;優(yōu)化大學德育環(huán)境[N];吉林日報;2007年
3 張興華;當代大學德育走向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4 劉堯 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大學德育:勿向社會放逐道德流浪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張雄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大學德育學科的尷尬與困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人文學院 李瓊;大學德育在網絡時代的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N];山西青年報;2013年
7 張興華 劉好光;大學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駱郁廷;虛擬與現實貫通的大學德育力作[N];湖南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大學德育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什么[N];光明日報;2005年
10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張俊超;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之間架橋[N];湖北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宏;論大學德育的文化屬性[D];云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義蘭;中國與新加坡當代大學德育的比較研究及啟示[D];蘭州大學;2010年
2 胡叢莉;大學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施灝;網絡時代的大學德育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陸占權;新世紀大學德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汪紅梅;中學與大學德育的銜接[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蕾;新世紀大學德育環(huán)境的互動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劍波;中美大學德育比較[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8 令狐彩桃;大學德育進網絡探索[D];武漢大學;2003年
9 徐立麗;大學德育價值 內容及機制現代化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10 殷婷婷;當代中國大學德育現狀和趨勢分析及實施路徑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111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1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