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視野中的高師分院課程改革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G65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松才;;新課程下如何更好地開展高中政治課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6期
2 彭小華;;談新課程下的班主任工作[J];中小學電教(下);2011年09期
3 王紅彥;;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1年40期
4 邱小玲;;新課程數(shù)學第三學段教材的特色[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
5 戴志紅;;略談新課程歷史教學的有效化[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6期
6 李漢云;課程改革:尋求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J];基礎教育;2005年02期
7 李連景;;新課改 新理念——談課程改革中的幾種變革[J];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S1期
8 周永珍;;試論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3期
9 黃慶國;;初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課師生互動關系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1年06期
10 劉永康;;“自主學習”的是與非[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衛(wèi)群;;“我”的眼里有個“你”——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的實踐與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2 劉相明;;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改革初探——如何推進音樂課程改革[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3 黃云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改革的實踐探討[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陸菡;;學習化學新課程的幾點體會[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五——現(xiàn)代教育新論[C];2002年
5 李鈺;;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對語文考試制度的影響[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陳嵐;;新課程理念下評價改革的實踐與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7 貝學問;;建構科學的教育生態(tài)之期盼——“第二中學”生存與發(fā)展芻議[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8 高峽;;關注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中的幾個問題[A];第四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和2005中國教育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孫桐江;;數(shù)學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10 高霞;;中學體育新課程改革的癥結與超越[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寧志成;江蘇:實施新課程 推進現(xiàn)代化[N];江蘇教育報;2009年
2 趙亞夫;面對課程改革家長能做什么[N];中華讀書報;2004年
3 本版撰文 溫卉;把握課程改革重點 構建校本研修體系[N];天津教育報;2008年
4 南京市外國語學校 董金得;新課程中教師角色轉(zhuǎn)變的幾點想法[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5 鞏留縣塔斯托別鄉(xiāng)庫克塔拉學校 巴特爾;用新的評價標準積極應對新課程[N];伊犁日報(漢);2010年
6 張杰 房超平;多元結合織起新課程培訓網(wǎng)絡[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 凌祥;新課程 新標準 新評價[N];學知報;2010年
8 李朝明;新課程新在哪里[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石鷗 孫俊三;走向新課程[N];人民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孟慶偉;課程改革走過2003[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diào)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珊云;民間公益組織與課程改革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澤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健;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彭智勇;數(shù)學新課程發(fā)展性評價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彭澤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朝輝;從管理走向領導[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2 胡金邦;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教材設計[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3 林芳;合作學習: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楊紅英;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阻抗的文化檢視[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修雯;論新課程條件下歷史教師角色轉(zhuǎn)換[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郭勝蘭;論校本培訓中教師自主發(fā)展模式的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智慧;淺談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孔慶東;新課程背景下的六安市中學教師教學反思調(diào)查與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亢明明;吉林省S市農(nóng)村初中課程改革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趙靜;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常規(guī)的重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765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7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