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記憶中的民國大學
[Abstract]:Nearly a century ago, the Universi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benign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as most respectable in its respect for the basic character of modern universit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West.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putting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to design the main body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recognizing and guaranteeing the fair position of the private university, adopting the attitude of taking the talent in the appointment of teachers and the promotion system, and devot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to the post. Strict control of graduation exports and so on. These ideas and concrete practices still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university reform in China today.
【作者單位】: 湖南工程學院高教研究與教學評估中心;
【分類號】:G64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房列曙;民國時期高?荚囍贫鹊臍v史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遠;杜文濤;;《清華學報》的創(chuàng)刊及其歷史意義[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2 鄧忠漢;大學精神描述[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3期
3 李彩霞;人才培養(yǎng)與《大學語文》課堂教育[J];鄂州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陳忠群;大學的理念及傳統(tǒng)精神探析[J];閩江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王彩霞;;試探中國近代大學校訓的起源[J];高教探索;2006年02期
6 郭海;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狀況和問題[J];復旦教育論壇;2005年05期
7 楊杏芳;;大學教師角色扮演的哲學與社會學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宋秋蓉;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學術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9 楊東平;淺議中國近現(xiàn)代大學的教育目標[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10 胡欽曉;高校社會資本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克利;;經(jīng)由大學思索科學發(fā)展觀——從湖南大學辦學淵源說起[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忠;商會與中國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2 趙萬峰;二十世紀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5年
3 康全禮;我國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葉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王李金;從山西大學堂到山西大學(1902-1937)[D];山西大學;2006年
6 龐晉偉;崇善的大學[D];東南大學;2006年
7 鄒曉平;地方院校戰(zhàn)略規(guī)劃的理論問題與個案分析[D];廈門大學;2006年
8 楊蓉蓉;學府內(nèi)外[D];復旦大學;2006年
9 丁常昕;從緩沖區(qū)到結(jié)盟:新中國成立前后蘇聯(lián)的對華政策[D];復旦大學;2007年
10 何彬生;轉(zhuǎn)型時期我國民辦高等院校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金芳;對我國大學人文教育式微的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馬學斌;我國民辦高校課程特色創(chuàng)建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董秦蜀;陜西省民辦高?沙掷m(xù)發(fā)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4 朱春玲;民國早期(1912年-1927年)大學教育管理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5 李曉鵬;我國民辦高校面臨的發(fā)展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樹江;新形勢下大學生道德人格的發(fā)展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7 李釗;湖南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8 嚴麗萍;地質(zhì)研究所—中國20世紀初葉精英教育的成功嘗試[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9 梁文芳;20世紀50年代前后中國私立高校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曾祥志;1978年后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發(fā)展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大偉;寶貴;;教育價值下大學生愿景教育管理[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2期
2 李祖超;梁春曉;;自主招生制度設計的重新審視[J];中國高?萍;2011年06期
3 成光林;徐海波;;影視動漫類實驗室的自主立項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年06期
4 晏成步;;關于建立“生均撥款標準”的制度設計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9期
5 劉海峰;;高考改革的突破口:自主招生的一個制度設計[J];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09期
6 鄒銀鳳;孟倩;;完善高校教育職員制度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7 辛虹;;實施崗位聘用制度 推動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兼談高校進入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新時期[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Z1期
8 劉國帥;;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06期
9 劉亞榮;;我國政府與高校的組織內(nèi)契約關系探索——基于組織經(jīng)濟學視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謝凌凌;;大學生態(tài):本原特性、現(xiàn)實觀照與治理要義[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鄧蕊;袁建輝;;我國高等教育助學貸款制度供給與市場需求研究[A];第四屆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Ⅱ)[C];2008年
2 謝維和;;中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體制需要新的制度設計與安排[A];青年就業(yè)問題與對策研究報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4)[C];2004年
3 傅紅春;;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的制度設計[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6)[C];2007年
4 馬紅梅;;研究生獎學金改革的制度解[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張光慧;;高校制度建設的概念、法律依據(jù)與基本原則[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陳金圣;;高等教育史視角下的大學“行政化”問題探析*[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子硯;“免費讀師范”的理想與現(xiàn)實[N];中國商報;2007年
2 記者 司晉麗;大學生“下鄉(xiāng)”應擺脫“鍍金”色彩[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3 練玉春;師范生免費教育 制度設計要先行[N];光明日報;2007年
4 石子硯;應從制度上防范助貸違約[N];中國信息報;2008年
5 賀斌 羅晶;師范生免費有望9月恢復[N];中國財經(jīng)報;2007年
6 蔣曄;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第三條道路”[N];光明日報;2005年
7 魏文彪;“助研經(jīng)費”不能“逆向投入”[N];廣東科技報;2007年
8 吳晶邋周婷玉;免費師范不是“保險箱”,還要“優(yōu)勝劣汰”[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9 孫巡邋陳炳山;“想帶博士先掏錢”[N];新華日報;2007年
10 趙天一;大學的錢:來自何處,花在哪里?[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天天;我國高校技術資源轉(zhuǎn)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強峰;高校獎學金工作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琴;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我國大學評價模式探析[D];西南大學;2009年
3 朱紅;公費師范教育的歷史、現(xiàn)狀及制度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濤;“教授治!痹谖覈20世紀上半葉引進的回顧與反思[D];山西大學;2005年
5 肖衛(wèi)東;江西LG大學薪酬設計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安卓;大學生學習權(quán)益問題的社會學分析[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焦偉;論高校教師薪酬制度的改革[D];河海大學;2006年
8 王志豐;我國高校教師人力資本價值實現(xiàn)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9 范麗煒;我國高等學校內(nèi)部控制制度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于江;新制度經(jīng)濟學視角下的免費師范生政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753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7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