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實驗課程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實踐與探索
[Abstract]: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practice and the exploration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nnovation experiment plan selected topic and the implementation flow and so on. The experiment cours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the expansion of the way of selecting the topic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key nod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rograms for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項目(k120102)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211413018)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旦;趙希文;吳菊花;;以過程為導向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評價體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吳平;黃本笑;張芳;;實施“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進展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3期
3 王祖源;毛駿健;吳於人;;實施“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09期
4 范迅;常維亞;邢鵬;朱郴韋;;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學理念與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2年12期
5 熊宏齊;戴玉蓉;鄭家茂;;實驗教學改革與實驗室建設規(guī)劃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年10期
6 丁愛俠;鄭春龍;;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開放實驗項目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年04期
7 馮林;張崴;;“質(zhì)量工程”視角下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年06期
8 賴曉晨;惠煌;夏鋒;李麗坤;;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實施的關鍵問題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年07期
9 張武升;;關于創(chuàng)新規(guī)律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探討[J];教育學報;2006年04期
10 萬思志;;探索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實施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玉萍;楊君;;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的認知與認可度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李新君;伍鐵斌;;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10期
3 毛駿健;顧牡;吳於人;;建設以知識、能力和素質(zhì)為教學目標的大學物理精品課程[J];大學物理;2008年10期
4 曹長雷;盧孟春;肖代怡;宋發(fā)群;;長江師范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實踐與思考[J];大眾科技;2011年12期
5 秦潔瓊;;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與實驗室開放項目一體化探索[J];福建電腦;2012年04期
6 韋健濤;;以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為契機促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7 黃阿霽;崔云鶴;肖格磊;陳立章;;在校本科生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計劃項目的認可度調(diào)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8 陳清泉;林孟戈;林東紅;;應對自動化臨床生化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馬建國;劉淑娟;彭道鋒;劉云海;;初探構建多層次基礎化學實驗教學體系——以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為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程波;戶業(yè)麗;趙玉鳳;呂中;梅水燕;張玉蓉;胡婧;;建立生物化工專業(yè)多層次創(chuàng)新性實驗體系的探索[J];廣東化工;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夏海蘭;;構建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平臺的探索與實踐[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徐海燕;;文科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模式初探——以中華女子學院為例[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黃丹霞;張雅君;韓英;;加強學分制下信息化實驗教學管理的思考[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黃品高;葉懋;景新幸;;電子電路基礎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本素質(zhì)的探索[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5 孫婷;;在知識產(chǎn)權教育活動中激發(fā)青少年創(chuàng)新內(nèi)驅(qū)力的實踐和思考[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6 俞欣;;徐匯區(qū)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市二中學分院活動模式探究[A];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第十九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11年
7 張長源;閆福華;蘇柏華;王慧明;盧友光;;以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為載體,培養(yǎng)口腔醫(yī)學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A];第八屆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8 翁維民;孫健;張富強;;關于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實踐與思考[A];第八屆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俞欣;;淺談科技教師在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中的指導作用[A];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探索[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光雁;現(xiàn)代制造業(yè)企業(yè)的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巍;高校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沈燕;基于質(zhì)量工程的南昌大學電工電子實驗平臺項目管理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孫玉景;旅游管理專業(yè)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春麗;高?萍紕(chuàng)新環(huán)境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5 張崴;大學創(chuàng)新實驗班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石倩;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志明;基于工作流技術的項目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湖南大學;2009年
8 梁櫻;基于任務的信息技術課在線實驗模式構建及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高鴿;制約我國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0 應超;校外教育活動中青少年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立紅;薛質(zhì);李建華;;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的管理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年03期
2 申萍;王立德;;大學生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與理論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年S1期
3 牛莉莉;吳良;吳晶;;“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的過程管理模式探析[J];紡織教育;2009年04期
4 鄭家茂;熊宏齊;;圍繞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yǎng),建設開放創(chuàng)新的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李旦;趙希文;吳菊花;;以過程為導向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評價體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施芝元;薛成龍;;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實踐的理念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1期
7 孔偉強;奉公;楊國軍;;科研管理的過程管理模式與目標管理模式探析[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6年01期
8 鄧春巖,陳芳,陳攀峰,路保利,楊峰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朱永江;建立項目管理機制 推進高校教學改革[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周濟;;實施“質(zhì)量工程” 貫徹“2號文件”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宏達;馬忠麗;;高校實驗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年03期
2 劉勇濤;周玉璽;;分類培養(yǎng)思想指導下的經(jīng)管類專業(yè)實驗課程改革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年18期
3 徐雙敏;;普通高校文科實驗課程開設現(xiàn)狀研究[J];大家;2010年10期
4 趙學凱;;基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年02期
5 陶國成;馬莉;鄒永生;張勇;;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探索[J];鹽城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6 楊燕;對實驗課程改革與實驗室建設問題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年03期
7 慕宇舸;朱京慈;;實驗課教學質(zhì)量評價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年12期
8 劉飛;汪小將;張海艷;;實驗課程新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9 李啟基;;談《電子學》實驗成績考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1988年04期
10 韓丹,張亮,張奇仕,劉維澤,張桂林,李春英,余鋒;學導式實驗教學法中增設學生獨立設計實驗課程的研究[J];醫(yī)學教育;199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雅;董立泉;胡搖;趙躍進;郝群;宋勇;;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課程的研究與探索[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呂淑平;管鳳旭;馬忠麗;;鞏固和深化本科教學評估成果,依據(jù)理念建設實驗室[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楊冬曉;;高等院校四學期制的某些特色與實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麗雯;張永繼;;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核心的實驗室教學模式初探[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5 蔡曉君;劉湘晨;龔衛(wèi)平;;分層次實驗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改革與實踐[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姜寶成;王洪杰;黃怡珉;譚羽飛;談和平;;基于一級學科知識體系的實驗教學新模式[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7 藺潔;韓連茹;;如何在一堂演示實驗課中實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8 甘偉明;呂念玲;董俊;袁炎成;;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朱燕君;劉榮英;;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之管見[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10 張麗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寶敏 肖珊;適應“融媒體”時代 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通訊員 董劍戟邋記者 彭德倩;課堂“進”企業(yè) 學生勤“動手”[N];解放日報;2007年
3 嚴少衛(wèi);南京醫(yī)科大學:實踐考試不合格不能畢業(yè)[N];健康報;2008年
4 廣東藥學院院長 朱家勇;構建醫(yī)藥院校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馬效軍;加強實踐教學 實施質(zhì)量監(jiān)控[N];甘肅日報;2006年
6 ;寓教于研 基礎與實踐并重[N];新清華;2007年
7 吳長鋒;安捷倫:助中科大建一流創(chuàng)新平臺[N];科技日報;2004年
8 記者 耿建擴 通訊員 閆世峰;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開展仿真模擬教學[N];光明日報;2007年
9 汪泓;藝術與科學的嫁接是創(chuàng)新之源[N];文匯報;2006年
10 佘佐辰 王先述 麻明友 申緒湘;打造硬件平臺 鍛鑄創(chuàng)新能力[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樓悅超;綜合院校藝術實驗課程建設與管理的若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銀桂;我國高師科學教育專業(yè)實驗類課程設置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王寶星;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實驗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亞;任務驅(qū)動法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晶華;普通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實驗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娜;美國大學生“榮譽制度”初探[D];西南大學;2008年
7 王忠印;高師院校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石小平;混合學習在“計算機網(wǎng)絡應用技能”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9 O仆,
本文編號:21850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8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