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學教師的職業(yè)素質——基于個人的教學體會
本文關鍵詞:試論大學教師的職業(yè)素質——基于個人的教學體會 出處:《中國大學教學》2012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教師 職業(yè)素質 職業(yè)意識 職業(yè)能力
【摘要】:本文結合自身從事高等教育30年的經(jīng)驗和體會,從兩個方面著重探討了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yè)素質,即職業(yè)意識和職業(yè)能力。職業(yè)意識反映我們對自身工作崗位特征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形成的職業(yè)理念。大學教師的職業(yè)意識非常重要的體現(xiàn)為良好的師德意識、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一絲不茍的嚴謹意識。而職業(yè)能力則是勝任自己職業(yè)崗位的必要條件。合格的大學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授課能力、學習和研究能力及與同事合作共事能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30 yea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engag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hat a university teacher should possess from two aspects. That i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vocat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awareness reflects ou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own job and its law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cepts. The professional awarenes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very important to reflect a good sense of teacher ethics.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eticulous rigor. Professional abilit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ir own professional position. Qualified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have a strong teaching ability. Ability to learn and research and work with colleagues.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G645.1
【正文快照】: 在當今社會各類職業(yè)中,大學教師具有特殊的職業(yè)地位。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大學教師都是一種值得人們崇敬的職業(yè)。但是,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必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職業(yè)需要承受遠比其他社會職業(yè)更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yè)素質,以從容面對這些挑戰(zhàn)。我個人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輝香;何齊宗;;論大學教師的教態(tài)素養(yǎng)[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3期
2 平明;;大學之豪門恩怨[J];北方文學;2006年12期
3 徐芳;;關于大學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定位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4 賀璐;;淺析大學教師的教學能力[J];改革與開放;2011年12期
5 羅志敏;;基于文本分析:大學學術價值觀的缺失與重建[J];江蘇高教;2011年04期
6 徐麥容;;論大學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自我提高[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1期
7 王新偉;司衛(wèi)樂;;大學生職業(yè)素質拓展[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8 晏怡冰;;新形勢下大學教師個人形象的構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季誠鈞;;試論大學教學管理中的幾對關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10 陳煥章;;“學位”與“職業(yè)”,大學生的兩難選擇——老張頭父子的故事[J];大眾心理學;200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設與大學教師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對策與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杜屏;李琳琳;;大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調查[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騰;;西歐中世紀大學教師的角色及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劉兆吉;;大學教師的威信及師生關系[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5 陳媛;;我國大學教師角色地位的歷史演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焉華;王樹京;孫艷;;大學教師師德教育觀[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7 楊慧敏;七十三;;大學生對教師角色期望的調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張治中;;掌握信息技術是21世紀大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虹;;大學教師工作壓力的性別和年齡差異[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賈曉明;;調查大學生具體課程學習方式的意義與方法[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南理工大學 張振剛;大學教師的三個境界[N];光明日報;2008年
2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 劉海峰;大學教師不是蠟燭[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記者 夏靜;三峽大學多項舉措提高畢業(yè)生職業(yè)素質[N];光明日報;2009年
4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張鳴;大學教師的權利如何保障[N];東方早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杜安娜;80后大學教師辭職當城管[N];廣州日報;2010年
6 北京理工大學 龐海芍 何玫 劉衛(wèi)民;大學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狀況分析及啟示[N];中國教育報;2010年
7 王菲 山西大同大學教授 楚江亭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提高大學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大學教師為何工資低?[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9 湖北 劉凱玲;大幅提高工資并非佳境 建立大學教師退出制度尤重[N];中國商報;2010年
10 記者 蕭遙 實習記者 王莉莎;大學教師要在教學、研究之間找到平衡點[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金鳳;當代大學教師學術人格探論[D];西南大學;2010年
2 潘奇;西方大學教師國際流動研究:1100-197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吳振利;美國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立;美國大學教師發(fā)展研究:歷史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薛紹聰;大學主體間文化的缺失與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宛;美國大學教師知識分子向度的歷史考察(二戰(zhàn)后~1990年代)[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區(qū)柏權;傳媒人轉型大學教師的社會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夏敏;我國大學知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評價與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馬苓;教師的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及大學績效的影響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坤;大學教師教育素養(yǎng)及其養(yǎng)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陽春;大學教師教學知識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3 蔣福玲;大學教師和諧管理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海燕;大學教師科研評價目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羅婷;大學教師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zhí)K;大學教師社會角色百年回顧[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成黎明;論大學教師教學以人為本[D];湖南大學;2005年
8 王瑩;大學知識產(chǎn)權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李文濤;大學教師績效考評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10 王靜靜;大學教師課程意識的現(xiàn)狀與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293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2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