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課程化與高校輔導員身份探討
本文關鍵詞:主題班會課程化與高校輔導員身份探討
【摘要】: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但"教師身份"卻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認識不足、缺乏展現(xiàn)的平臺、職業(yè)定位不清等都是輔導員"教師身份"錯位的原因。應對主題班會課程化內涵及其教學大綱、上課方式進行探討。主題班會課程化為輔導員提供良好的平臺,有利于輔導員真正回歸教師身份,輔導員回歸教師身份才是輔導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根本途徑。
【作者單位】: 閩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
【分類號】:G645.1
【正文快照】: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1]然而在現(xiàn)實的工作中,這雙重身份卻是極其不平衡的,輔導員作為“教師”的身份長期被湮沒在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中。近幾年來,不少學者也從提高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葉蕪為;;輔導員工作“課程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探索[J];高校輔導員;2010年04期
2 覃琴;;高校主題班會課程化建設的實施探究[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妍妍;;論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核心能力體系的構建[J];高校輔導員;2011年06期
2 王俊;索文斌;施林淼;;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的內涵、定位和課程資源開發(fā)[J];高校輔導員;2013年04期
3 高紅;劉建勇;;高職院校主題班會課程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11期
4 周偉川;張書燕;黎祖榮;鐘紹偉;;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實踐與探索——基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年09期
5 詹明鵬;;高校輔導員工作規(guī)范化及其實現(xiàn)路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25期
6 周偉川;李燕芳;黃暢;;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研究——基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J];文教資料;2013年14期
7 鐘健雄;楊冠球;;論高校輔導員的善治——高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策略探討[J];職業(yè);2014年3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崔璨;張玉敏;;關于大學生主題班會內容和形式的思考與探索[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2 雷廣寧;聶久勝;王紅松;;高校主題班會教育“系列化、規(guī)范化、課程化”的探索及意義[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年03期
3 劉清林;王文清;甘正德;;高校主題班會的創(chuàng)新研究[J];理論導報;2008年07期
4 范蕊;李世康;;高校主題班會的定位及具體實現(xiàn)[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蕊;李世康;;高校主題班會的定位及具體實現(xiàn)[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6期
2 葉巧群;;廣西地方高等院校主題班會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劉燁;;1979年我總結出了“主題班會”——訪北京市豐臺區(qū)教委原主任滕云奎[J];中國德育;2012年09期
4 李春山;王巧玲;;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年01期
5 劉裕權;;談主題班會的原則[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0年03期
6 李淑琴;開好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素質[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6年06期
7 何治清;;確定主題班會的主題[J];職業(yè)技術教育;1997年11期
8 李國民;;主題班會的設計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7年06期
9 ;主題班會設計[J];教育導刊;1998年01期
10 葉秀蘭;;主題班會的教育作用[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潞玲;;“對‘自我了解、自我把握’主題班會的思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肖彩英;;搞好主題班會之我見[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鮮紅;;戰(zhàn)勝困難完善自我——主題班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田步見;;走進學生的心靈——李昌林之主題班會引發(fā)的思考[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賈友梅;;充分發(fā)揮主題班會的教育作用[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曹詠梅;姜成;張金玲;;高中主題班會的探究[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安苗苗;邵在虎;;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好主題班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8 李湘玲;;強化主題班會教育的實效性[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研討班論文集[C];2008年
9 王彥奎;劉淑梅;;《揚起生命的風帆》主題班會[A];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3年
10 石中華;;美德在身邊——見義勇為主題班會(七(5)班)[A];讓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第九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梁明 張琨 袁媛;銘記歷史 理性文明愛國[N];綿陽日報;2012年
2 記者 朱萍 通訊員 曹佃福;十萬學子爭做文明使者行動啟動[N];連云港日報;2008年
3 諸城繁華中學 劉順江 劉勇;用愛心觸動學生的心靈[N];學知報;2011年
4 記者 唐建國;靈丘一中主題班會有聲有色[N];大同日報;2005年
5 記者張惠玲;關莊中學:精細籌劃力保校園平安[N];銅川日報;2009年
6 李倫娥;長沙理工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通訊員 何裕貴;紅安縣實驗中學實施連套“組合拳”夯實安全工作[N];黃岡日報;2009年
8 高建洲 衡淑琴;尋找成長的感覺[N];中國教師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劉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N];和田日報(漢);2010年
10 廣東省大埔縣大埔中學 傅海群;“談心藝術”—做好學生思想的金鑰匙[N];學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新穎;中學主題班會推進性評價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林子;鄉(xiāng)鎮(zhèn)初中開展主題班會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陳婷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及措施[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4 段民全;高中主題班會德育實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呂務科;普通高中體驗式主題班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崔茹;主題班會對初中生國家情感的促進作用[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294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2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