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師流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00:16
【摘要】: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主要指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在同一國家、地區(qū)的大學間發(fā)生的崗位轉移的現(xiàn)象,以及大學內部教師職務序列的縱向流動。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按流動方向可劃分為橫向流動與縱向流動,按流動方式可劃分為剛性流動與柔性流動,按學術與非學術標準可劃分為學術型流動與非學術型流動。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工資與福利;文化因素,如學術組織文化、學術氛圍、學術職業(yè)、學科忠誠;社會因素,如學術勞動力市場、家庭因素等。 美國研究型大學重視大學教師流動工作,對大學教師流動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與管理,并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規(guī)章制度。美國研究型大學實行教師聘任制,在大學教師聘任過程中堅持“遠緣雜交”原則,反對“近親繁殖”,其主要形式為教師任期制,它影響著大學教師流動的規(guī)模與速度。美國研究型大學實行教師晉升制,它強調“非升即走”原則,大學教師在任職期間如果不能按照規(guī)定期限獲得晉升,必須離開所在大學,流動到其他大學。美國研究型大學實行教師兼職制,這為大學教師智力流動提供了有力支持。兼職教師是一個流動的群體,可以從一所大學流向另一所大學,促進了校際之間以及大學與社會之間的學術交流,從而最大限度實現(xiàn)了優(yōu)秀人才資源共享。聘任制、晉升制和兼職制等三種制度表征了大學教師“近親繁殖”與“遠緣雜交”、主動流動與被動流動、職務層次與大學教師流動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美國研究型大學大學教師合理、有序流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管理中由若干規(guī)則和環(huán)節(jié)構成的大學教師與聘任崗位、職務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雙向互動的模式和運作體系,是促進大學教師與聘任崗位、職務實現(xiàn)科學化耦合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手段、規(guī)則的整合,是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管理系統(tǒng)中相對于靜態(tài)保證結構而言的合理配置大學教師的動態(tài)管理機制。研究型大學尋求能為大學創(chuàng)造更大效益的教師以及教師組合,追求更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這是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機制運行的兩個動力源。研究型大學要啟動系統(tǒng)運行并使之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要保障大學教師流動中教師個體和大學組織在流動決策中的主體性地位。大學教師流動涉及的兩個決策主體——教師個體和大學組織必須具有相對獨立的決策地位,這是大學教師合理流動的基本前提。美國研究型大學促進大學教師的雙向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實現(xiàn)大學教師隊伍正常的新陳代謝和保持一種“流動——相對穩(wěn)定——再流動”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機制的生成也有其客觀基礎,主要包括大學和大學教師的發(fā)展需要兩個層面。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機制是市場機制(包括供求子機制、價格子機制、競爭子機制)和大學教師管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市場機制有效介入與大學管理機制自主調節(jié)在大學教師流動中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自覺與不自覺地促進大學教師的流動。美國研究型大學一方面建立大學教師“剛性”和“柔性”引進機制,吸引和留住優(yōu)秀大學教師,為建立高層次大學教師隊伍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大學教師流出機制,淘汰不合格的大學教師,優(yōu)化大學教師結構隊伍,保持大學教師合理、有序的流動。 美國研究型大學對大學教師流動管理研究較早,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大學教師流動管理經驗:第一,明確的大學教師聘任與晉升規(guī)定:第二,健全的大學教師社會保障制度;第三,多層次的大學教師管理制度;第四,柔性的大學教師流動制度;第五,“遠緣雜交”的大學教師聘任制度;第六,“非升即走”的大學教師晉升制度。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研究型大學已取得的大學教師流動管理經驗,合理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學教師流動機制:第一,構建大學教師流動政策法規(guī)體系;第二,完善大學教師社會保障體系;第三,建立大學教師流動的分層次管理制度;第四,完善大學教師柔性流動制度;第五,實行“遠緣雜交”的大學教師聘任制度;第六,實行“飛升即轉”的大學教師職務晉升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49.712
本文編號:2786301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49.71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覃麗君;;伊拉斯謨教師流動項目的概況、特色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楊茂慶;;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流動政策與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2年00期
3 孫麗昕;;我國高校教師何以流不動——基于西方國家高校教師流動機制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年1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亞娟;民辦中學教師流動現(xiàn)象調查[D];云南大學;2012年
2 石虹;地方高校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863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86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