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大學考試文化培育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波;;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yǎng)與區(qū)域性高校大學文化特色建設[J];天府新論;2013年01期
2 李家林;考試價值及其實現(xiàn)[J];學術論壇;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連銀;;明代科場評卷方式考——以鄉(xiāng)、會試為考察對象[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2 靖向黨,張鳴放;高職高專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張旭;;高校學生考試作弊原因及其危害的探討[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0期
4 張學敏;田曉偉;;科學與人文價值融通視野下的社會考試[J];成人教育;2006年09期
5 李翊;;改進考試來促進高校教考和諧——基于考試與教學的關系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任蓉蓉;周皓悅;;影響教師選擇課程考試方式的因素分析——以常州工學院延陵學院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危捷;;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功能探析[J];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8 方路;;高校課程考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年02期
9 劉春俠;;高等學校課程考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W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3期
10 魏小強;魯井蘭;;高校課程考試中隱性作弊的成因及對策體系[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宋欣橋;;創(chuàng)建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PSC)的理論體系——紀念普通話水平測試(PSC)開展15周年[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楊燕;;物理實驗考核方式的研究[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澤兵;黨政領導干部競爭性選拔考試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齊梅;教育學原理學科科學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鄭若玲;考試與社會之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張耀萍;高考形式與內(nèi)容改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羅生全;符號權力支配下的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王文成;論當代中國公務員考試權的運行與控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后雄;我國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義保;專制主義的政治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9 汪繼紅;中國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考試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余桂紅;我國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剛;結構化面試在公務員考試中的優(yōu)化策略[D];西北大學;2010年
2 黃雪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南金光;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維芳;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反撥效應實證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思記;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定位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奎;中國設計院校入學考試試題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7 賈利娟;語文高考作文命題對高中作文教學改革的影響與反思[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偉峰;基于標準的學業(yè)質量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敏;基于勝任力的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柳荔;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申明;;論大學文化特色及其建設的當代價值[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11期
2 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年01期
3 杜新山;文化個性研究[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4 李家林;考試與社會流動的關系[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5 王冀生;文化個性與大學評估[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5年05期
6 袁貴仁;加強大學文化研究 推進大學文化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10期
7 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12期
8 劉克利;;建設大學文化 推進文化育人[J];中國大學教學;2008年03期
9 周希賢,程新康;當代大學生適應能力體系構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10 趙沁平;;大學需要文化 文化需要大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潤喜;;稅務專門人才培養(yǎng)應踐行的目標[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年02期
2 夏躍平;;培養(yǎng)下得去、上手快、能創(chuàng)業(yè)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3 何冬蘭;李磊;馮璽;;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構建[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08年02期
4 汪祿應;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體系建設[J];大學教育科學;2005年02期
5 白童;;關于構建復合型、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甘肅科技縱橫;2008年01期
6 周志成;;應用型大學精英教育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03期
7 羅菁;郭麗君;;獨立學院考試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3期
8 毛克強;楊隨軍;;努力實現(xiàn)“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新建地方性綜合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新探[J];宜賓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9 李海香;黃美玲;代仁艷;劉彩蓮;李舒;;基于考試管理視角的獨立學院學風建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李清泉;包紅光;;論普通高校教育考試的科學化管理[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愛榮;譚旭紅;;深化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提高就業(yè)能力[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盧紅標;竇順山;;教育轉型中軍隊重點實驗室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沈頌華;;淺析社會對工程技術專業(yè)人才需求的多樣化與高等學校工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胡飛虎;張彥斌;陳文革;;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A];第五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C];2008年
5 王偉廉;;論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來源及其相互關系[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6 ;寧波大學頗具特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7 孫曉鯤;牛愛芳;楊沛;;以應用需求為導向,構建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平臺[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田麗娜;;人力資源開發(fā):高校學生工作的新著力點[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9 李尚寧;曾慶喬;;突出多元智能開發(fā),強化“六個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10 黃玉tD;;高校校、院二級考試管理模式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義民;以“四個著力點”提升大學綜合實力[N];光明日報;2009年
2 記者 羅斯基;我州設立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N];阿壩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李陳續(xù);改革鑄造特色 開放成就優(yōu)勢[N];光明日報;2003年
4 通訊員 章仙蹤 記者 張繭;培養(yǎng)更多應用型本科人才[N];湖南日報;2005年
5 任浩 龍偉;找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N];山西日報;2006年
6 余建斌;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呼吁 大學排名別“拿蘋果和橘子比”[N];人民日報;2007年
7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曹文澤;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四個著力點[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8 閩江學院院長 楊斌;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N];福建日報;2008年
9 通訊員 王彤藥 瑞東平;永和縣加強大學生村官管理[N];臨汾日報;2009年
10 采寫:趙艷玲 策劃:郭紅松;應用型大學:普通教學型本科院校的發(fā)展方向[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礎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徐和清;企業(yè)視角的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9年
3 鄒曉平;地方院校戰(zhàn)略規(guī)劃的理論問題與個案分析[D];廈門大學;2006年
4 夏建國;技術本科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曉軍;本科技術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成中梅;學習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唐亞陽;中國書院德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方鴻琴;我國高校質量保障體系一般模式構建與質量審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瑞林;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學新;二戰(zhàn)后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課程改革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菲菲;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途徑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2 洪艷;獨立學院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3 陳貴;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學習自由理念及實現(xiàn)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余慧穎;紫金學院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與課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5 王玉萍;地方性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6 陳晶;中國近代大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演進(1860年-1930年)[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李龍珠;我國高等學校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8 楊科舉;技術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唐瑾;美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代走向及啟示[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田暢;大學生教育消費模式選擇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317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3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