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專業(yè)”對大學生社交媒體使用及動機的影響——以上海大學生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9-03-26 18:11
【摘要】:本研究以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市五所大學中開展的問卷調查為基礎,在使用與滿足理論框架下,考察了大學生所學專業(yè)對于其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與動機的影響,并利用相關檢驗分析原因。研究結果表明:首先,上海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wǎng)站(社交媒體的一種)的動機主要為"認知需求"與"情感需求",而非顯示身份或者單純的釋放壓力。其次,所學專業(yè)對于上海大學生社交網(wǎng)站與微博的使用行為與動機有顯著影響。文/商科大學生比理/工科大學生使用社交網(wǎng)站與微博的時間更長,也更為活躍;前者對于社交網(wǎng)站"搜索研究信息"、"保持靈通"、"消磨時間"與"娛樂消遣"的需求更強烈。
[Abstract]: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from November 2011 to January 20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s on their social media use behaviors and motiva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use and satisfaction theory.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by correl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motivation of Shanghai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social media is mainly "cognitive needs" and "emotional needs", rather than showing identity or simply releasing stress. Secondly, the majo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hanghai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Weibo's use of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with Weibo was longer and more active for the students of arts / business than those of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The former has a stronger demand for "search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keep abreast", "kill time" and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上海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
【分類號】:G6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艷;陳奕;鄧思慧;;大學生群體對社交網(wǎng)站接觸動機之調查研究——以人人網(wǎng)為例[J];東南傳播;201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謝麗玉;;基于人人網(wǎng)的大學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3年01期

2 聶勇浩;羅景月;;感知有用性、信任與社交網(wǎng)站用戶的個人信息披露意愿[J];圖書情報知識;2013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玉奎;;試論理工科大學生人文教育[J];人力資源管理;2010年02期

2 錢興;;大學理工科學生口語交際和溝通能力探析[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劉冠群;趙衛(wèi)利;;基于女大學生探析河北省理工科學生就業(yè)自助途徑[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年02期

4 楊志強;;一般自我效能感、網(wǎng)絡中心性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尹海法;;專業(yè)意識在悄悄淡化——理工科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演變[J];當代青年研究;1992年02期

6 顧大男;計劃生育利益導向作用地區(qū)差異探析[J];人口與經(jīng)濟;1998年05期

7 饒臘霞;抓好理工科大學生的素質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8 郝玉章,風笑天;培養(yǎng)理工科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陳蔚;;關于提高理工科大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思考[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7年06期

10 鄒蔭生,梁小山;理工科大學生應當具有科技文獻檢索的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海燕;方民;;關于理工科大學生需要的調查分析[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駱宏;許百華;;社會支持感知、問題解決能力評價與護士壓力感知的驗證性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3 甄霜菊;張衛(wèi);麥玉嬌;;暴力影像游戲影響攻擊性的中介變量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凌文輇;謝衡曉;;誠信領導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毛經(jīng)香;鄧麗芳;;心理授權研究新進展:基于元分析的研究方法[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葉余建;;I/OP中的變量及國內應用現(xiàn)狀[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樊晶光;繳瑰;位鑫;王宇航;;美國安全工程師的專業(yè)及職責范圍[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士泉;;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的制約因素和解決措施[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周凡;徐學俊;王鳳霞;;地震后期民眾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風險認知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琚曉燕;劉宣文;;青少年依戀與自尊、社會適應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戴雪梅 實習生 羅巨浪;計算機火爆 選專業(yè)謹慎[N];重慶商報;2000年

2 張智麗 周思立;上海交大:專業(yè)MBA欲與綜合MBA試比高[N];科技日報;2002年

3 李多;國際三大彩票專業(yè)大公司介紹[N];中國社會報;2001年

4 李青宜;“新中間階級”論和“專業(yè)——管理階級”論[N];學習時報;2001年

5 樊強;Mozo立足專業(yè) 扎根上海[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6 蘇新茗;學生挑專業(yè)現(xiàn)象依然嚴重[N];福建工商時報;2000年

7 劉火昆;專業(yè)MBA對癥下藥[N];中國經(jīng)營報;2002年

8 張千里;功能、專業(yè)、服務打印機“打”向哪里[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9 傅北水;高考選擇專業(yè)要有前瞻性[N];光明日報;2001年

10 劉年輝;媒介專業(yè)銷售獲利豐厚[N];經(jīng)理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輝華;管理者的情緒智力及其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2 王海霞;團隊互動過程對團隊效能的影響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3 徐強;資本市場發(fā)展、增長機制變革與貨幣政策體系創(chuàng)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饒敏;高校高績效工作系統(tǒng)及其對研究生產(chǎn)率的影響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5 陳錫鈞;網(wǎng)絡即時傳播軟件使用者需求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陳東旭;兩岸大學生接觸對方新聞的現(xiàn)況與實效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梁曉燕;網(wǎng)絡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孫利平;企業(yè)組織德行領導的內容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9 謝衡曉;誠信領導的內容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10 陳小寧;企業(yè)組織響應及其與組織績效的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靜;中國新聞傳播的一次失誤[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李皓;大學生微博使用與滿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殷洪艷;微信用戶的“使用與滿足”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4 劉靜楠;微信用戶“使用與滿足”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5 張婷;公民記者對公民新聞媒體的使用與滿足[D];汕頭大學;2010年

6 蔡青;跨文化與性別視角下的移動應用程序使用與滿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胡煥陽;大學生對娛樂節(jié)目的使用與滿足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8 王靜波;微博受眾的“使用與滿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苡萱;育兒SNS用戶的“使用與滿足”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10 侯曉文;從使用與滿足理論探析傳統(tǒng)雜志與微博的跨媒體合作[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4478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478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30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