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空間分布的非均衡與極化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balance and polariz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provincial data of mainland China, using the five index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 input of educational funds, the ratio of teachers to students, and the average expenditure of studen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G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2)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measured and decomposed. The regional gap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measured by the total quantity index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measured by the relative index. The regional disparity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overall gap. (3) polarization measure shows that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is obviously increasing.
【作者單位】: 山東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院;山東財經(jīng)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CJL066)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ZR2012GQ009) 山東省高?蒲邪l(fā)展計劃項目(J12WG18) 山東財經(jīng)大學教學研究項目(jy201244)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G64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光興;對江西高等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建議[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2 劉惠林;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與高等教育資源配置[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3 左開群;論網(wǎng)絡化與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J];經(jīng)濟師;2005年08期
4 陳陽;;我國高等教育公平的問題審視及對策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5 曾天山;;從國家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 看高教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6 張文昌;于維英;;論大學分類管理與促進教育公平[J];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7 李梟鷹;周盂奎;;論高等教育公平與效率[J];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8 席鴻建;;略論中國高等教育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J];改革與戰(zhàn)略;2006年12期
9 李華平;;論和諧社會視域下的高等教育公平[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3期
10 汪增榮;;發(fā)展高等教育在油田二次創(chuàng)業(yè)中的重要作用[J];大慶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增奇;;高等教育產(chǎn)權會計[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岳昌君;;規(guī)模擴大與高等教育人學機會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惠林;;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與東北地區(qū)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4 劉海波;陳亞偉;田華;;不同發(fā)展水平下發(fā)達城市政府促進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高等教育政策比較研究——以倫敦、上海、寧波為例[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薛道華;;合理布局高教資源 促進四川教育均衡發(fā)展[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6 王雪娟;;構建高等教育經(jīng)濟學理論體系的方法探尋[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李福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8 張大良;劉萬年;;高等教育的新跨越與教師教育技術素質(zhì)[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周曉紅;;論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政府職能轉變——一個公共經(jīng)濟學的視角[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侯龍龍;薛瀾;;我國地方高等院?臻g分布研究——對三個案例省份的考察[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董妙玲;充分挖掘利用高等教育資源[N];光明日報;2005年
2 記者 李舒瑜 李文生;賦予深圳特殊政策推動高校事業(yè)發(fā)展[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3 楊東平;推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N];學習時報;2006年
4 西南科技大學校長 肖正學;區(qū)域平衡:高等教育公平和諧的關鍵[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記者 張哲浩;陜西高教改革有新路[N];科技日報;2006年
6 記者 李文生 李舒瑜;廣東高教資源應向深圳傾斜[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聶春林 特約記者 項俊平;武漢城市圈教育綜改啟航:部省高校合作破冰[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8 記者 蘭鋒;江夏學院(籌)一期工程竣工典禮舉行[N];福建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宋華茹;高教資源要向河南傾斜[N];河南日報;2008年
10 李可迅;西部地區(qū)辦好高等教育的幾點思考[N];黔西南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彥西;欠發(fā)達省區(qū)高等教育資源整合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吳英娟;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投入效益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彭勃;高等教育資源的生態(tài)化配置與培植[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4 龐國斌;我國公共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榮山;國際合作高等教育的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6 劉慧玲;兩岸高校財務制度之比較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4年
7 閆亞林;高等教育層次和科類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丁哲學;高層次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肖靜;基于組織效率的大學權力結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李錦奇;區(qū)域高等教育結構調(diào)整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昭翠;遼寧省高等教育資源區(qū)域分布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高軍慧;我國東西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差異及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3 朱志成;中型城市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王紅悅;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與利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建民;科學發(fā)展觀與高?沙掷m(xù)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6 苗招弟;中國區(qū)域高等教育競爭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丁禮;“兩型社會”視角下的長株潭高等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王建華;中國出國留學教育與留學人才外流回歸現(xiàn)象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喬浩風;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生態(tài)學思考[D];東南大學;2005年
10 姚建華;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329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3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