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學和學習中心”
[Abstrac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s the oldest and most powerful university in the UCLA system. It is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The schoo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ing, in order to suppor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ch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among which the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er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central function is clear, the working train of thought is clear, the work characteristic that serves and promotes the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is distinc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as founded in 1868 as the private California College in 1853 and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Mining and Machinery in 1866.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BIA120069) 2012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2YBA062)的成果
【分類號】:G649.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姚利民;段文_g;;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3年08期
2 盧春;;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STEM)高中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鳳娟;;對美國K-12學段“STEM”教育的觀察與思考——從物理教學的視角闡釋[J];北京教育(普教);2013年07期
2 尚愛萍;;師范類普通高等學?荚嚫母锏奶剿髋c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4年08期
3 李睿;;支持美國科學教育發(fā)展的新技術——基于《2012-2017科學教育技術前瞻》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小芳;美國中小學STEM教師合作培養(yǎng)模式分析[D];中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丁·特羅,濮嵐瀾;從大眾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2 王淑芳;類淑河;王洪欣;;大學有效教學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姚利民;;大學教師教學成長之涵義——國外研究及其啟示[J];高教探索;2009年03期
4 呂渭源,葉顯發(fā);大學有效教學評估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5 丘斯邁;在大學文科推行自學為主教學方法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6 姚利民;成黎明;;期望與現(xiàn)實——大學教師教學現(xiàn)狀調查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03期
7 王秀平;杜智敏;馬喜亭;張春先;傅鈺;隋仲坤;;北京市大學生學情調查報告[J];中國大學教學;2008年09期
8 姚利民;曹霞;黃書真;;高校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10期
9 鐘秉林;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年03期
10 鐘啟泉;對話與文本:教學規(guī)范的轉型[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洪巧紅;高等學校教師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任平;高校教師教學方法運用現(xiàn)狀調查[D];西南大學;2010年
3 楊靜;高校班級規(guī)模調研與分析[D];湖南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素華;;加強學習中心管理 提升遠程教育質量[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年17期
2 閆瓊;李紅燕;謝曉風;;美國高校大學生學業(yè)規(guī)劃概述[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09期
3 張倩倩,顏帥;建立大學生學習中心的初步構想[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5年06期
4 高麗;;農(nóng)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探析[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7年09期
5 ;南航 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J];中國軍轉民;2007年11期
6 石俊杰,楊艷玲;角色轉換前的必修課──來自1997年河北省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1998年Z1期
7 ;抓好新教師培養(yǎng)是一件帶有戰(zhàn)略性的大事[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1982年02期
8 邵建清;;立足當前 面向未來 搞好小學新教師崗位培訓[J];師范教育;1993年01期
9 張靖;倪新華;潘傳增;谷青華;;淺議新教師如何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35期
10 吳蔚萍;;從新教師入職培訓中“師徒幫帶"存在的問題談建議[J];基礎教育課程;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寶明;;北京交通大學數(shù)字學習中心建設[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4:數(shù)字時代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與共享[C];2008年
2 李明華;;建設遍及中國廣大農(nóng)村和小城鎮(zhèn)的社區(qū)/開放大學——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新思路[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3 謝妮;;貴州省高校教師教育研究——以貴州財經(jīng)學院為例[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馬鮮麗;邵敏;;走出深閨 發(fā)揮潛能——高校學籍檔案管理探析[A];北京高校檔案學術論文匯編[C];2006年
5 許珊;;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意義與實現(xiàn)途徑[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6 孫豐富;;教師主體生命價值構建,教師教育的根本[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7 ;中國政法大學[A];北京高教學會心理咨詢研究會2006年學術研討與工作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6年
8 李昌崇;;教師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實踐與體會[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徐虹;;大學生給教師打分方法的若干統(tǒng)計思考[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 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A];全國紡織教育學會紡織教育交流會議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林霞;武漢大學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年會在并舉行[N];山西日報;2009年
2 李本祿 張素梅;新教師聽課聽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記者 清周;校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賀信精神[N];新清華;2007年
4 本報記者 趙秀紅 柴葳 翟帆 實習生 苗艷麗;新教師如何才能加速度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陳瑞昌邋通訊員 徐銳;實踐教學如何彌補“新教師失語”[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記者 陳建強邋通訊員 張國;南開大學新教師上崗前先拜師[N];光明日報;2007年
7 云仲 南錚;我校召開干部學習報告會[N];新清華;2010年
8 宗河;高年級師范生至少要實習一學期[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柯進邋通訊員 王毅;武漢科大青年教師上講臺先過三關[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通訊員 董少!∮浾 姜澎;內地18所大學進全球500強[N];文匯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丹;克拉克·克爾的高等教育實踐與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2 王春春;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何振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化發(fā)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學;2008年
4 楊學新;二戰(zhàn)后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課程改革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5 文少保;美國大學跨學科研究組織變遷與運行治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趙風波;國際型城市中的研究型大學之“國際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自單;伯克利學術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研究與借鑒[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霞;以評促教—改進學生評教效果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朱鶯;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的財政變遷及其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卓;高校教師入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黃春香;美國研究型大學獨立科研機構建設的分析與借鑒[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路華清;我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濱清;美國部分研究型大學學術評議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蔡海拉;在現(xiàn)場中成長:非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教師入職適應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侯艷芳;我國高校教師入職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金磊;研究性學習及其在研究型大學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536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5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