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
本文選題:本科生導師制 + 要義; 參考:《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年21期
【摘要】:本科生導師制在高等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是大學內(nèi)涵式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本科生導師制最早誕生于英國牛津大學,它本是一種教學制度,其要義是導師與學生亦師亦友,浸淫濡染,啟迪智慧。但在我國當下,本科生導師制卻存在導師資源匱乏、制度定位不清和形式主義嚴重等問題,亟需進行"復歸原意"的改革。在觀念上,需秉承濡染浸淫和獨立思維;在定位上,應是教學制度而非其它;在指導內(nèi)容上,應實施綜合指導;在指導路徑上,應實現(xiàn)全程指導;在導師聘任上,應采用開放式導師;在運行中,需加強導師制制度建設。
[Abstract]: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has a unique pos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was first born in Oxford University of England. It is a kind of teaching system, the main meaning of which is that the tutor and the students are also teachers and friends, immersing themselves in the immersion and enlightening the wisdom.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such as the scarcity of tutor resources, the unclear orient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serious formalism, so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return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In concept, we should stick to the concept of immersion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in the orientation, it should be the teaching system rather than others; in the content of the guidance, we shoul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guidance; in the guiding path, we should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guidance; and in the appointment of mentors, The open tutor should be adopted and the tutorial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peration.
【作者單位】: 紹興文理學院教育學院;
【基金】: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廳教師教育項目“新形勢下師范教育專業(yè)設置和課程群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紹興文理學院2013年度“質(zhì)量標準體系建設”之“小學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質(zhì)量標準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杜智萍;;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探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6年06期
2 陳余丹;何齊宗;;我國本科生導師制若干問題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12年01期
3 應躍興;劉愛生;;英國本科生導師制的嬗變及啟示[J];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兵;;近代大學課程世俗化及其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胡國富;胡寶忠;李鳳蘭;;導師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實施的必要性[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2期
3 易紅郡;英國現(xiàn)代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及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劉寶存;牛津大學辦學理念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閻光才;牛津大學與牛津城——傳統(tǒng)大學與社區(qū)間互動的一個經(jīng)典個案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吳曉兵,劉瑛;學術自由歷程及其啟示[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高耀明,張民選;回歸傳統(tǒng)還是走向未來──對我國女子學院復興的初步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8 王怡;;實用主義和理性主義于中英大學理念中的歷史考辯[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年03期
9 朱華;羅海萍;;關于小學教育本科學生推行雙導師制的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8期
10 申靜;;中國高校與社區(qū)的關系模式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街道與高校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繼寧;英國傳統(tǒng)大學與工業(yè)關系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眭依凡;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治校[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鄧城鋒;香港學制演變:文化角度的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慧潔;巨型大學組織變革[D];廈門大學;2003年
5 龐青山;大學學科結(jié)構(gòu)與學科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萬力維;控制與分等:權力視角下的大學學科制度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秦小云;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陳利民;哈佛大學辦學理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劉暉;轉(zhuǎn)型期的地方大學治理[D];廈門大學;2007年
10 徐平;我國研究型大學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瑞;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與優(yōu)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丁秋怡;大學生社團建設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3 鄢紅春;大學文科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建構(gòu)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顧佳;美國高校學術指導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靜靜;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歐洲大學變遷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6 劉軍偉;汕頭大學住宿學院制度改革研究[D];汕頭大學;2011年
7 王楠楠;中世紀盛期英國的經(jīng)驗科學思想[D];湘潭大學;2011年
8 高洪波;綜合體式大學校園設計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陳小靜;大學生加入社團的動機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口丹;大學城校園景觀設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賢林;導師制·午后茶·住宿學院與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甄宏君;;學分制條件下實行導師制的幾點體會[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李茂林;;牛津大學:導師制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7期
4 靖國安;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制度創(chuàng)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趙敏;從牛津大學的導師制看我國施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于鳳云,劉擁軍;學分制條件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王明明;高等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5年01期
8 馬艷秀;;對清華大學本科生實行導師制的實證研究[J];江蘇高教;2006年03期
9 李曉陽;;我國本科生導師制:“減負”與轉(zhuǎn)型[J];江蘇高教;2009年01期
10 涂春花;;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新載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杜智萍;19世紀以來牛津大學導師制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先,趙浩峰;本科生導師制在畢業(yè)設計(論文)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封筠;邸書靈;李素娟;;對我國高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幾點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1期
3 羅明暉;;探索就業(yè)舉措 抵御就業(yè)寒流——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試行本科生導師制促進畢業(yè)生充分廣泛就業(yè)[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9年12期
4 靖國安;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制度創(chuàng)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劉鐵利;伍建林;;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與體會[J];中國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6 王珊;;關于本科導師制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職業(yè);2010年15期
7 徐全紅;;本科生導師職在“導學”[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王艷勤;;我國高校本科導師制的困境及發(fā)展路徑[J];教書育人;2011年12期
9 周杰;;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對策[J];職業(yè)時空;2007年12期
10 宋衛(wèi)菊;;“教改班”中本科生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瑜;;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研究探討[A];首屆農(nóng)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潘斌;;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推進高?蒲泄芾韯(chuàng)新[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6年
3 喬偉;馮樂平;王躍峰;李康智;胡婷婷;梁昭全;;桂林醫(yī)學院導師制與實驗教學研究的幾點啟示[A];醫(yī)學科研管理前沿與實務研討班論文集[C];2009年
4 蔡克勇;;高等學校要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大力提供支持[A];第三屆中國教育家大會論文集[C];2006年
5 賀慶棠;李勇;張敬;;發(fā)達國家研究型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特點分析[A];《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吳云鵬;;美國大學學分制及其對二十世紀中國高校學分制的歷史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杜彬恒;陳遇春;;我國大學教學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房艷紅;;從“15+2”模式到課程應用性分類體系基礎上的多模式實踐教學[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鄧良基;曾維忠;;以服務“三農(nóng)”為己任,構(gòu)建創(chuàng)業(yè)教育良好格局——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A];“培育創(chuàng)業(yè)人才,推進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孟慶鉑;張筱瑋;王林;;堅持科學發(fā)展,在改革獨立學院的教學方式中構(gòu)建特色“課堂”[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文庫》(中)[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葆耕;讀書以脫俗為第一要義[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2 李達軒 曾凡東;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N];光明日報;2003年
3 閆明星 本報記者 趙宇清;為科研新生代做好領航人[N];黑龍江日報;2008年
4 實習生 楊晨光;本科生也配導師?[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何進喜;本科生享受碩士生待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汪玲;努力培養(yǎng)“三優(yōu)”人才[N];科技日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蔣升陽;將愛學生進行到底[N];人民日報;2011年
8 繆迅;試行本科生導師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9 廈門大學校長 朱崇實;人文氣質(zhì)成就大學之美大學之用[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韓福東;北大本科導師制遭遇瓶頸[N];華夏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杜智萍;19世紀以來牛津大學導師制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妍妍;我國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志忠;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瑞;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與優(yōu)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楊微;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發(fā)展建議[D];吉林大學;2012年
5 張崢;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實施體系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0年
6 薛毅;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金津;精英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國際經(jīng)驗與中國個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任煬;本科生導師支持行為對大學生創(chuàng)造力傾向影響的實證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徐志峰;本科生導師制與輔導員制的關系研究[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王玨;關于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評價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753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7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