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通識教育與文明復興

發(fā)布時間:2018-05-02 00:17

  本文選題:通識教育 + 通識課程 ; 參考:《學!2013年04期


【摘要】:2013年4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北航高研院")召開了以"通識教育與文明復興"為主題的第二屆通識教育年會。此次年會集中討論了在中華文明復興背景下的通識教育問題。與會的專家學者就"通識教育與現(xiàn)代文明"、"通識教育與德性養(yǎng)成"、"通識教育模式比較"、"通識教育教學探討"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與會學者一致認同中國大學教育必須修正工科思維和單純技術觀點,從文明傳承與復興的角度探索適合當代條件的通識教育模式,應為今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會議的最后部分,北航高研院的教學副院長翟志勇老師介紹了北航通識教育的推進情況以及所遇到的問題,與會學者對通識教育的"北航模式"表示肯定,同時也提出了若干意見和建議,期待北航模式能夠穩(wěn)健成熟,為探索中國通識教育的正道提供一個可檢驗、可推廣的樣本。本刊現(xiàn)輯錄其研討內容,為推動中國教育之進一步改革盡一份綿薄之力。以下內容已經發(fā)言者校閱,本刊略有刪節(jié)。
[Abstract]:On April 21, 2013, the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stitute of higher Studies of Beihang) held the second Annual meet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with the theme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Civilization". The conference focused on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viva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attending the meeting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moral cultivation", "comparison of general education modes", "gener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so on. The participating scholars agreed that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revise the thinking of engineering and pure technology and explore the general educ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from the angle of civilization inheritance and rejuvenation, which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meeting, teacher Zhai Zhiyong, teaching vice president of the Institute of higher Studies of Beihang, introduced the promo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Beihang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The participating scholars affirmed the "Beihang model" of gener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Beihang model will be stable and mature, and provide a verifiable and popularized sample for exploring the proper path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journal now compiles its research cont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form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following contents have been reviewed by the speakers, and the journal has been slightly abridged.
【作者單位】: 北航高研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臺灣中研院;社科院社會學所;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法學院;浙江大學外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分類號】:G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美儀;通識課程設計與新學科的開發(fā)——論融合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兩條途徑[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2 邢運凱;;論通識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嵌入[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29期

3 祝立英;大學通識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05年01期

4 王義遒;;大學通識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5 石仿;裴旭;萬洪英;;創(chuàng)造力戰(zhàn)略下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的發(fā)展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6 路榮平;;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探析[J];職教論壇;2011年19期

7 李雯;;高校通識教育改革分析與探討[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4期

8 邱云美;;通識教育與旅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J];麗水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9 李曉路;;美國通識教育的借鑒與思考[J];求索;2009年11期

10 李成明;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歷史發(fā)展[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樂群;沈建華;王燕飛;蔣坤;岳偉甲;;我院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思考[A];武漢(南方九省)電工理論學會第22屆學術年會、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燕;;臺灣通識教育與藝術教育[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Ki-Su Lee;;教育改革和通識教育:超越全球化,走向創(chuàng)新和交流(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變革時代的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責任與未來”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謝煒洪;;中職校要開展通識教育[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鄒順鵬;鄒曉輝;;論公平視域下當代科學通識教育的前瞻性——從《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得到的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鄧立光;;通識科應慎選教材,打下為學做人的基礎[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7 孔慶濤;楊再淮;;通識教育語境下日本大學體育課程結構研究——以日本東京大學為例[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8 章益國;;對“通識”的三種誤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青年學者文集)[C];2008年

9 王定華;;梅克萊約恩在阿姆斯特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崔偉奇;;論創(chuàng)新教育的“通識”基礎——以建設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為目標[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安梧;臺灣通識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2 常梧 整理;中國通識教育的務實之道[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3 湖北經濟學院 鄧東;通識教育對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N];光明日報;2009年

4 陳潔;莫讓通識教育缺席(下)[N];大眾科技報;2008年

5 ;通識教育與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N];文匯報;2009年

6 記者 豐捷;通識教育,教師“通”學生才能“通”[N];光明日報;2009年

7 記者 朱振國;教育部劉曙雄:通識教育不是通才教育[N];光明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褚國飛;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提供有益世界的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記者  沈祖蕓 楊晨光 唐景莉;通識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記者 徐佳 實習生 伊永卉;通識和專識:教育改革博弈[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世杰;香港新高中推行通識教育科之前瞻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趙立波;人文發(fā)展與通識教育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4 張東海;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沈文欽;近代英國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淵源[D];北京大學;2008年

6 莊紹文;義務工作的教育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戴聯(lián)榮;大學生態(tài):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魏飴;大學素質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袁廣林;我國警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陽榮威;高等學校專業(yè)設置與調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建春;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整合的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識教育的演變[D];汕頭大學;2010年

3 曾德軍;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計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皮鳳英;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趨勢研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舒穎;通識教育課程個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6 江海英;教師教育中的通識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平;地方普通高等學校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8 齊璐;美國文理學院通識課程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姚蘭英;我國高師院校通識課程設置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10 曾雙寶;西南財經大學的通識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316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316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c5e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