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b平臺的高校思政課教學變革與反思
本文選題:思政課 + 教學內(nèi)容; 參考:《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11期
【摘要】:正1.豐富了教師反思性的學習內(nèi)容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動從過去自發(fā)的敘述體系進入自覺的研究體系。Bb平臺為滿足學生通過聯(lián)想進行學習的需要,最常用超文本、超媒體的方式來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思政課教師需要有豐富的材料和精當?shù)慕Y構,而且材料越豐富,對內(nèi)在的邏輯和結構要求就越高。如果說敘述體系更多地受制于知識自身的客觀邏輯,那么研究體系則更多地呈現(xiàn)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思政課教師教學活動自覺性的最好表現(xiàn)。
[Abstract]:1. the teachers' reflective learning content has been enriched first.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have entered a self-conscious research system.Bb platform from the spontaneous narrative system in the pas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rough associatio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to pres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Structure, and the more rich the material, the higher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l logic and structure. If the narrative system is more subject to the objective logic of knowledge itself, the research system presents more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the teachers, which is the best manifestation of the a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e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獻奎;曠永青;;高!八颊n”開展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13期
2 董波;覃世艷;;藝術院校思政課課堂學習狀況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16期
3 王明安;周德新;;高校思政課應成為大學生生態(tài)道德教育的主陣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1期
4 李亞娟;劉國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心理探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8期
5 張志巧;;大學生憂患意識的培養(yǎng)與思政課實效性提高[J];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陳潔;;思政課在提升大學生國家凝聚力中的功能分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22期
7 于信匯;;回答“六個為什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年03期
8 魏瑞花;;高校思政課教學應滲透“三生教育”[J];改革與開放;2011年12期
9 張巍;王素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案例教學模式初探[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11期
10 陳雄俊;;高度重視與實效性反差問題及其出路——思政課改革的思考[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傳德;;序[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2 黃進華;;“90后”大學生——《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的新挑戰(zhàn)及其對策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趙愛倫;;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肩負的重要任務[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鄭建嵐;;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調(diào)研報告[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5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楊凱;張燁君;;當代大學生誠信人格特質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羅佳;姚本先;;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吳佳時;李健寧;;大學生無氣力現(xiàn)象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熊慧素;李宏翰;;戀愛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宋昕璐;陳友慶;;大學生專業(yè)認同現(xiàn)狀調(diào)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曹繼軍;上海大學:“六個為什么”激活思政課[N];光明日報;2010年
2 記者 肖春飛;上海大學:思政課“火”如辯論賽[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本報記者 李雪林;“思政課”也能上得有聲有色[N];文匯報;2009年
4 記者 畢玉才 特約記者 吳琳;遼寧為思政課教師賈鳳姿舉行報告會[N];光明日報;2010年
5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賈鳳姿;加強自身修養(yǎng) 做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N];大連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屈芳;成長路上,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思政課”[N];河南日報;2010年
7 舒先林 李志旭;思政課“大實踐”受到學生真心喜愛[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楊莉 本報記者 丁雷;賈鳳姿:大學里“人氣”最高的思政課老師[N];大連日報;2010年
9 記者 趙正元;北京“督”高校思政課上水平[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上海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黃剛;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與實踐[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國浩;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3年
2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6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魏飴;大學素質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10 王浩;地方大學生軍事?lián)駱I(yè)心理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銀春;發(fā)達地區(qū)與民族地區(qū)高!八颊n”師資隊伍現(xiàn)狀比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周楚婷;云南大學學生“思政課”學習態(tài)度調(diào)查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3 柳荔;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賀小霞;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5 顧暉;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作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6 栗宗祥;經(jīng)濟全球化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喻剛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逃課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王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中北大學;2012年
9 糜志雄;大學生學業(yè)生涯設計因素結構探究[D];蘇州大學;2004年
10 余錫祥;江西省大學生壓力反應特征的實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751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7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