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充滿自信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價值、途徑及效益——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有得
本文選題:自信 切入點:高等教育 出處:《中國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黨的十八大精神之一就是將我們黨建設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黨。"三個自信"不僅是黨的新時期發(fā)展的指導方針,也將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思想武器。我國要不要建設充滿自信的高等教育,如何建設以及建設好后有哪些效益,能否在建設之前對此加以預判,都是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結合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了建設充滿自信的中國高等教育,論述了充滿自信的高等教育的本質特點,分析了我國建設充滿自信的高等教育的現(xiàn)實基礎,提出了建設目標和實施途徑。
[Abstract]:One of the spiri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is to build our party into a party of road confidenc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and institutional confidence. "three self-confidence" is not only the guiding princip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period, It will also provide an ideological weap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hould our country build a confident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build it and what benefits it will bring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nd whether it can be forecasted in adv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These are the key issues worth pondering over. Combine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building a confiden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onfident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ng confident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goal and implementation wa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首都高等教育研究院;
【分類號】:G6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蔣凱;;提高質量: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對《教育規(guī)劃綱要》“高等教育”部分的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1年03期
2 佟婧;燕凌;洪成文;;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成功運作之道[J];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3 鄭樹山;;以提高質量為核心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在“學習貫徹教育規(guī)劃綱要與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4 燕凌;佟婧;洪成文;;美國一流大學捐贈基金管理的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王博聞;趙偉王;;世界一流大學評價的比較分析——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S排行榜和上海交大ARWU排行榜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1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洪成文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導,現(xiàn)任北師大高教所常務副所長、國家教育考試評價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N];中國教育報;2012年
2 北京師范大學高教所教授 博士生導師 洪成文;[N];光明日報;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洪成文;李湘萍;;建設充滿自信的首都高等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02期
2 彭勃;張明;;高等教育資源視域中的高校辦學自主權[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姜力力;田瑩;馮建錚;;世界大學排行榜發(fā)展趨勢比較研究——“U-Multirank”與“THE”比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年02期
4 郄芳;;教育質量政策的設計與思考——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23期
5 洪成文;;高等教育強國的內涵、特征及建設策略[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6 劉曉偉;陳曉蓉;;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構建[J];教育學術月刊;2011年07期
7 杜麗堅;;網絡版數(shù)碼互動實驗室在碩士研究生免疫組化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2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鑼瑩;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批判與借鑒[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別敦榮;孟凡;;論學生評教及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李潔;;大學捐贈基金投資的困境和優(yōu)化路徑[J];江蘇高教;2010年05期
3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教育質量觀[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4 翟亞軍;王戰(zhàn)軍;;中國大學排行榜:如何才能走出誤區(qū)[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曾華;;中美大學校長權力構成及其運行模式比較研究[J];太原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王建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紀晶晶;中美英典型新聞媒介大學排名指標體系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銀蝶;;淺談新形勢下高校教務管理隊伍建設[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08期
2 李建峰;;大學形象在建設中遇到的問題與出路探討[J];文教資料;2008年09期
3 宋睿;;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吉林教育;2010年23期
4 文艷;;我們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服務[J];無錫南洋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長征;;為開創(chuàng)高等教育的新局面而奮斗——記北京市高等學校領導干部學習討論會[J];中國高等教育;1982年12期
6 國富;;蘇聯(lián)高等教育的夜課制和函授制[J];開放時代;1985年03期
7 子華;美國大學處于危險之中[J];國外社會科學;1986年05期
8 田建國;略論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yè)調整[J];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9 王文肅,魏香茹;對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1992年02期
10 周川;“專業(yè)”散論[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雪竹;;高校學生社區(qū)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淺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2 但昭彬;;簡析中央蘇區(qū)高等教育的辦學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1)——中國革命根據(jù)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董節(jié)英;;建國初期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高松元;;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法治化:路徑、原則與經驗[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李慶章;;立足新起點 把握新機遇 謀劃新發(fā)展[A];中國農學會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四屆二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李冰;;對當前新西蘭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從審查制向評價制改革的研究與思考[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秀芹;;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的過程與實質[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王雪竹;李炎鋒;;淺論全方位開展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工作[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9 姜衛(wèi)春;沈學平;;中國加入WTO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張艷;;關于在高等教育中貫徹ISO9000國際認證的基本原則及其意義[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上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家杰;北京高等教育爭創(chuàng)一流[N];光明日報;2002年
2 記者 劉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飛猛進[N];江西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丁光清;蔡敬民:質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線[N];安徽日報;2006年
4 紀良;喚醒農民躋身高等教育的熱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袁新文;大學不能“攤大餅”[N];人民日報;2007年
6 ;高教社推出“大學生傳世經典隨身讀”[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蘭州商學院黨委書記 王肅元;解放思想與高校發(fā)展[N];甘肅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周仕興;夯實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石[N];廣西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張海志;中國知識產權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爛漫時[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李們;松綁國有大學 財務自主助推產學研一體[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兆宇;19世紀英格蘭高等教育轉型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張繼林;共軛動力系統(tǒng)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專業(yè)結構管理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與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崔愛林;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5 盧晶;專業(yè)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6 朱迎春;區(qū)域“高等教育——經濟”系統(tǒng)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何振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化發(fā)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學;2008年
8 吳越;中國高校聯(lián)盟運行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謝俊;大學的學術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孟麗菊;基于生態(tài)位理論的大學—政府—市場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有志;對高等院校評價認證機構的認可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姜婷婷;我國女性高等教育機會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3 勞麗靜;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0年
4 衛(wèi)婷婷;我國中央政府促進高等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財政責任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5 譚曉玲;近十年我國農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問題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6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于海曼;大眾化進程中的高等教育學費制度改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9 董新美;擴招以來高等教育政府間財政責任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劉戀;哈珀高等教育思想與實踐初探[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717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7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