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的文化本質
本文關鍵詞:論大學的文化本質 出處:《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大學的本質是對大學是什么的回答,它既是大學實踐的結果,是在歷史中生成的,又是邏輯構建的結晶,是在理論中創(chuàng)造的。遵循大學之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演進過程,大學的本質呈現(xiàn)出家族相似性,是一個多元和合體。隨著當代社會實踐中人之文化本質的凸顯,大學的文化本質也得以澄明。作為文化的存在,文化批判是大學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前提,民族文明再造是大學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目標,人類文明互通是大學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成果。
[Abstract]:......
【作者單位】: 四川理工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BGA120040) 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資助項目(2015-2017)
【分類號】:G640
【正文快照】: 在哲學上,本質是對“是什么”的回答,指的是事物的根本屬性!澳闶鞘裁,就你的本性而言,乃是你的本質!盵1]經(jīng)由某物的本質,我們方可以準確地把握某一事物。因此,大學的本質,指的就是對大學“是什么”的回答。大學看似一個不證自明的概念。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想到大學的時候,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汪明義;;論新建本科院校的發(fā)展之路——基于大學文化視角[J];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2 汪明義;;大學的第四功能:引領文化[J];宜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黃英杰;陳理宣;;大學人性本質的歷史敘事——基于西方大學思想史的分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化理論的全球化邏輯[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姚艷杰;姚靜;;普通高校非學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4 胡海梅;;美蘇民族政策比較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5 李萍萍;;高校學生非正式組織在學生教育管理及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李安;;略談中印傳統(tǒng)文化之差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杜樂其;;論高校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角色扮演[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4期
8 柯佑祥;關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9 田海洋;於榮;;論地方高校的大學精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毛國紅;;工科大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湛中樂;徐靖;;通過章程的現(xiàn)代大學治理[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秦前紅;嚴晗;;中外學術自由權的憲法保障比較[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3 謝名家;;論文化與經(jīng)濟的關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4 楊明;;中國道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劉軍;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強制關系:理論模型及實驗檢驗[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審美文化學研究的現(xiàn)代視野[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趙德平;陳仲堂;繆淑賢;;淺談大學特色發(fā)展的幾點想法[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8 虞崇勝;;倡導“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觀[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9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北京論壇(2004)論文選集[C];2004年
10 湯一介;;“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哲學對話與文化交流”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黃萍;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衛(wèi)東;大學內(nèi)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劉葉;建立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管理上轉型的路徑[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chǎn)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劉燦仕;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王銳;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競爭力模型與戰(zhàn)略考量[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周明麗;中日韓三國合作的社會文化基礎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純;簡析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對阿拉伯國家文化戰(zhàn)略中文化認同的缺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軍;偵查權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汪明義;;重視科學研究是迅速提升一個大學品質的重要策略[J];科學中國人;2007年05期
2 趙沁平;;大學需要文化 文化需要大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春曉;;利用大眾文化之長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1期
2 郭美霞;;踐行“城市精神”是大學的文化擔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3 高建明;;文化的哲學思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4 劉福勤;簡論文化體系的新建設[J];江海學刊;1997年05期
5 于惠玲;大文化觀淺探[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6 楊治平;;從文化深處尋找學校的發(fā)展[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2年06期
7 隋保祿;文化:人類的存在方式[J];棗莊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8 胡存之;文化的辯證法及社會的文化規(guī)范[J];求是學刊;2001年03期
9 肖冬松;論文化力[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10 鄭力強;文化力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振斌;;文化的本質與美學理論建構[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潘春躍;樊玉然;李雨靜;;我國現(xiàn)代鹽文化之我見——也談我國鹽文化的理論范式[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六輯)[C];2013年
3 趙立彬;;從“文化”到“文化學”:一門新學科在中國的經(jīng)歷[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麗;;文化公共性與公共性文化建設[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薛永武;;文化研究·文化產(chǎn)業(yè)與商品生產(chǎn)[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6 陸軍恒;;大學文化的深厚積淀[A];《大學的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文化育人》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江旭云;許斗斗;;技術風險規(guī)約與先進文化建設[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瑞蘭;;馬克思主義與文化自覺[A];馬克思主義與文化新自覺——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12年
9 崔巍;;全球化視域下的政治文化演進分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10 曾耀農(nóng);丁紅;;運用文藝傳播提升社區(qū)文化的品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臧動 (作者系深圳市龍崗區(qū)教育局長);構建當代學校文化的若干思考[N];中國改革報;2007年
2 上海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厲無畏邋同濟大學出國培訓學院副院長 于雪梅;解放文化生產(chǎn)力 促進文化大繁榮[N];文匯報;2008年
3 浙江省江山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 陳旭東;把廉政文化建設推向深入[N];東方煙草報;2011年
4 李文堂;文化的本質力量[N];學習時報;2012年
5 山西省工商局 石清禮;工商廉政文化建設的定位[N];中國工商報;2005年
6 王靜;民俗與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3年
7 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張群生;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為反腐倡廉營造良好文化環(huán)境[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5年
8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任建明;廉政文化建設的問題和原則[N];浙江日報;2005年
9 余增明;法院文化,路在何方?[N];江蘇經(jīng)濟報;2006年
10 張筱強;讓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N];貴州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云鵬;文化權: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的向度[D];吉林大學;2005年
2 鐘星星;現(xiàn)代文化認同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3 戴大明;“讀經(jīng)”與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8年
4 趙吉林;中國消費文化變遷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5 張冉;文化自覺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田志闖;當代中國廉政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孫瑞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生成機制與傳播動力闡釋[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8 余曉慧;世界歷史語境中的文化認同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9 榮躍明;文化生產(chǎn)論綱[D];復旦大學;2009年
10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珊怡;文化創(chuàng)新的哲學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2 胡凡剛;網(wǎng)絡文化與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3 馬德成;全面小康社會與文化建設[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朱毅潔;試論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的文化建設[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5 祝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科學地發(fā)展先進文化[D];山東大學;2006年
6 蔣小平;新時期大眾文化的美學審視[D];貴州師范大學;2003年
7 房暉暉;論文化技術問題[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8 王娜;大眾文化中的“三俗”現(xiàn)象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9 洪健;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文化建設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10 蘇兆成;文化校園建設的哲學審視[D];黑龍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520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5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