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外漢語教師工資_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_全球“漢語熱”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廣西大學》 2012年
全球“漢語熱”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研究
韓東
【摘要】:“教師”問題是對外漢語教學“三教”問題的核心,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成敗。然而,對于“對外漢語教師到底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zhì)”這一重要問題,學術(shù)界的研究還不甚成熟。本文立足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標準體系,在分析當前對外漢語教師群體特征的基礎上,結(jié)合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詳細考察了美國的漢語教師標準和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教師標準,進而提出了一個符合當前對外漢語教學實際情況的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結(jié)構(gòu)框架,在此基礎上,文章又分析了我國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的建議。 通過分析比較研究,筆者得出以下結(jié)論:(1)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的基本結(jié)構(gòu)應該包括八個部分:具備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相對全面的語言學知識;掌握相關(guān)的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基本的教育技能;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備一定的教育改革能力;具備一定的外語表達能力;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2)當前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師資培訓不充分;第二,師資準入制度不完善,執(zhí)行不嚴格;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繼續(xù)教育機制。(3)為加強我國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建設,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從教師自身來說,第一,強化專業(yè)素質(zhì),提升漢語教學能力;第二,增強學習意識,樹立終身學習思想;第三,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第四,增強服務意識,滿足外籍學生需求;第五,強化民族意識,構(gòu)建中外和諧友誼。從國家層面來說,第一,按照國內(nèi)對外漢語教學以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有意識地把教師培養(yǎng)成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層次;第二,加強對外漢語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培訓;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富足的后備師資力量;第四,對教師進行評估,采用競爭機制。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9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S·舒爾曼,王幼真,劉捷;理論、實踐與教育的專業(yè)化[J];比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3 張和生;;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與培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茍承益;談對外漢語教師的綜合修養(yǎng)[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5 康健;;全球“漢語熱”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新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2期
6 馮麗萍;;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中的若干問題[J];長江學術(shù);2009年01期
7 林華;;“漢語熱”讓世界觸摸中國[J];觀察與思考;2009年08期
8 郜云雁;全球“漢語熱”與中國對外漢語教學[J];中國人才;1997年08期
9 尹海良;;關(guān)于世界漢語熱的幾點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10 孫永紅;;全球化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師的素質(zhì)[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興國;高職院校校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明燕,邸愛英,陳韻;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一項對外籍教師與中國學生的調(diào)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2 趙秀花;;運用互動教學,構(gòu)建和諧課堂[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S2期
3 譚可;;堅持以人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4 胡曉燕;論文化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5 楊華;英漢身勢語文化內(nèi)涵對比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6 劉國忠;隱喻與跨文化交際[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方瑞芬;;漢語語境中恭維語和恭維應答年齡差異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范東生;論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以自己為資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9 侍中;中西思維方式差異說辯難[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邰文華;跨文化交際中的語境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磊;;獨立院校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途徑探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鄒玉婷;;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及其翻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3 白冬;;初中歷史學科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評價體系的探索[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4 吳永遠;;中小學校長職業(yè)幸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陽縣為個案[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5 郭芬;;淺析高職高專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A];云南省高職高專教育分會第七次全體理事會暨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史青;;基于勝任特征的高校體育教師能力結(jié)構(gòu)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年
7 郝玲玲;孫河川;;教師評價意義的研究[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高宏鈺;;在高校—幼兒園伙伴合作中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劉偉民;呂國光;;《西部貧困山區(qū)中小學縣級骨干教師學術(shù)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左明旭;;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芹芹;漢語恭維回應語的社會語言學變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趙風云;英語師范生學科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高玉蘭;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曉泳;漢英習語在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學;2009年
3 李玲玲;英語教師課堂非語言行為對學生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4 江玉娟;論中文企業(yè)簡介的英譯[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溫雅琴;目的論在中英廣告跨文化翻譯中的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魏瀟;英國人的文化定勢[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quán)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gòu)[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萬強;專兼職教師的合作與互補[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2期
2 劉曉雨;對對外漢語教師業(yè)務培訓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胡勁松;德國聯(lián)邦政府高等學校人事和工資改革政策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李長華;美國高校教師管理的新變化及原因探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5 翁舟峰,張興琳;美國高校兼職教師的現(xiàn)狀[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周誼;國外教師情況的若干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7 杜英杰,鄧努波;探析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8 談鶴鳴;淺談高校教師兼職的管理[J];常熟高專學報;2001年06期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1996年04期
10 李景陽;社會變動時期的俄羅斯沖突學[J];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燕;高校教師聘用制度的國際比較[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家俊;;漢語為虹通世界——方興未艾的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巡禮[J];新高考(政治歷史地理);2007年11期
2 褚一亭;;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10期
3 夏青;;提高對外漢語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10期
4 王愛君;試論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J];江南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5 朱海滔;;漢語熱凸顯對外漢語人才稀缺[J];中國中小企業(yè);2007年06期
6 ;全球漢語教師需求400萬名[J];現(xiàn)代營銷(創(chuàng)富信息版);2010年10期
7 劉穎;;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J];考試周刊;2010年38期
8 王曉坤;;談對外漢語教學中民俗的滲透問題[J];現(xiàn)代交際;2010年12期
9 朝黎明;;對外漢語教育的發(fā)展與對外漢語人才的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10年23期
10 苑迪;;對外漢語教學的幾點心得[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澄霄;;漢字在強勢語言中的定位[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3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4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5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6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7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黃錦章;;從“把”的用法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王希杰;鐘玖英;;語言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對話[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海桐;[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2 記者 邵麗蓉;[N];人才市場報;2010年
3 記者戚海燕;[N];北京日報;2002年
4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中國文化學院 王幼敏;[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記者 蘇軍;[N];文匯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陳化先;[N];江西日報;2010年
7 記者 袁國女;[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韓曉東;[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實習生 蘇瑞霞;[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劉茜;[N];光明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潔;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能力結(jié)構(gòu)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SIRIWAN WORRACHAIYUT(韋麗娟);泰國漢語教育政策及其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5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孟素;漢英成語對比及其跨文化對話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韓秀娟;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通用詞語用字研究及字詞語關(guān)系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東;全球“漢語熱”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2 王韡韡;論對外漢語教師的主動性[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朱金娥;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師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4 敖開惠;人權(quán)問題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啟示[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志海;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文佳;對外漢語教師與留學生溝通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張曉品;國內(nèi)對外漢語教師與外籍英語教師教學方法的對比[D];云南大學;2012年
8 徐婷;對外漢語教師課堂評價用語淺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茂;對外漢語教師課堂和諧教學語言藝術(shù)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10 蔣慧;論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調(diào)控藝術(shù)[D];云南大學;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教師素質(zh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972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9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