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教育政策分析與績效評估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教育政策分析與績效評估
【摘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今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這一大背景下,農村教育如何隨之進行調適與創(chuàng)新,如何形成與新的社會結構要素協(xié)調發(fā)展的關系來促進農村社會的全面發(fā)展?這不僅有利于縮小城鄉(xiāng)差距,而且也關系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作者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農村教育 政策分析 績效評估
【基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專項基金資助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了全面轉型時期,即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向現代的工業(yè)社會轉變,使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社會結構上發(fā)生了整體性變遷。眼1演穴p96雪社會轉型必然引起與原有的社會結構相配套的規(guī)則與程序不同程度的失范,而新的社會結構要素的生長亟待國家政策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余秀蘭;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的再生產——對1978年至1990年代末教育政策的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04期
2 許愛軍;當前農村教育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正華;發(fā)展民族地區(qū)經濟 切實增加教育投入——關于民族地區(q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途徑與方法的思考之二[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2 海巴根那;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教育現代化[J];前沿;2002年09期
3 盧秉利;匡立波;;農民工:亦工亦農的新階層[J];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1期
4 張巨斌;西部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芻議[J];開發(fā)研究;2003年04期
5 殷富榮;從解讀農村教育到反思“三農”問題——教育破解農村發(fā)展難題[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6 馬明霞;我國少數民族受教育權的保障與實現——以西部民族自治地區(qū)為例[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丁燕紅;李祖超;;培養(yǎng)新型農民對策研究——基于教育學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8 宋青;;發(fā)展農村民間組織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余秀蘭;;教育改革與教育公平[J];江蘇高教;2007年01期
10 王頡;鄉(xiāng)村集體企業(yè)的興衰及"改制"的社會學剖析[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慶豪;生源地助學貸款的生成與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李燕凌;農村公共品供給效率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嚴謹;河南省某村HIV/AIDS社會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傅建輝;20世紀我國農業(yè)經濟結構變遷與效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6 袁衛(wèi)祥;農村治理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陸啟光;壯族兒童社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陳立鵬;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王沖;中國高校資本結構多元化及其優(yōu)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10 孫東方;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小平;后稅費時代鄉(xiāng)鎮(zhèn)干部思想和行為變遷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2 彭躍;湖南省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育問題分析[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孔暢明;完善中國養(yǎng)老保險體系的法律制度探索[D];湖南大學;2007年
4 付含宇;鄉(xiāng)村治理的制度變遷分析[D];南昌大學;2008年
5 羅之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視角下小學教育投入城鄉(xiāng)差距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孟默涵;高等農業(yè)院校開展農民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分析[D];山西大學;2007年
7 葉敏;農民培訓的資金來源與調控政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8 張江甫;西部貧困農村地區(qū)的現代化思考[D];四川大學;2007年
9 孫婷;農村結婚消費變遷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甄國玲;我國農村的家庭文化資本對兒童受教育狀況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從實際出發(fā)把農村教育辦好辦活[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0年10期
2 ;清除“左”的思想 發(fā)展農村教育[J];安徽教育;1981年05期
3 熊文明;黨教育我獻身農村教育事業(yè)[J];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4 楊少頤;賀正南;;農村教育將進入大有希望的年代[J];湖南教育;1981年11期
5 ;加快改革和發(fā)展農村教育[J];安徽教育;1983年02期
6 劉雪初;;穩(wěn)步發(fā)展的桃江縣農村教育[J];人民教育;1983年02期
7 陳平;張利德;寧林;;愿農村教育早日騰飛——鄰水采訪札記[J];四川教育;1983年11期
8 ;省委批轉省教育廳黨組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教育的報告[J];四川教育;1983年06期
9 唐從健;吳大明;;采取措施加強農村教育[J];四川教育;1983年09期
10 ;改革農村教育 適應新的形勢[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喬光文;;以陶為師 提高農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質[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2 ;探索一條農村教育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新路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3 趙銀書;張泉水;宋懷保;;建設陶研之鄉(xiāng)的思考[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4 胡桂生;;試論陶行知的農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5 葉良駿;;陶行知農村教育理論與實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6 張福愛;;“教育與農業(yè)攜手”和“科學下嫁”的重要現實意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7 ;調整農村教育結構 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A];科教興鄉(xiāng)之路——山西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8 ;鞏固發(fā)展農村教育 加快科教興鄉(xiāng)步伐[A];科教興鄉(xiāng)之路——山西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9 ;實施科教興鄉(xiāng)戰(zhàn)略任務 促進農村教育快速發(fā)展[A];科教興鄉(xiāng)之路——山西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10 姚蓉;;發(fā)展農村教育與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A];陜西省經濟學學會第24次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鞍鋼 熊義志 李春波;要讓9億農民先受益[N];中國財經報;2000年
2 山東省即墨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鄒翠欣;教育儲蓄 想著農民[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記者 肖錚;福建嚴格農村中小學收費管理[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土根;讀書咋就這么難[N];中國質量報;2000年
5 記者 易運文;深圳龍崗區(qū)實施“農村教育城市化”工程[N];光明日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苗家生;改革農村教育 培養(yǎng)新型農民[N];光明日報;2000年
7 朱立煌;改變農村“應試教育”的現狀[N];江西日報;2000年
8 記者 劉宏;幢幢嶄新校舍拔地而起[N];江西日報;2000年
9 記者 王建新 岳富榮;西藏貢嘎縣各類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0年
10 記者 蘇軍;師資招聘側重農村教育[N];文匯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立群;農村教育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2 唐松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制度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呂麗艷;教育卸責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曉梅;中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6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韓秀華;中國二元教育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8 閆引堂;國家與教師身份[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司洪昌;嵌入村莊的學校[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馬云;共和國農村掃盲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衛(wèi)星;經濟增長與中國農村教育投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郝振君;當代國外農村教育理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羅漢書;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文正東;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教育的現存問題和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忠福;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建軍;教育水平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制約因素[D];湖南大學;2003年
7 劉國瑜;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村教育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8 張文;現代農民素質教育淺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賀飛;徽州農村教育與農村現代化—對皖南汪村教育的社會學分析[D];安徽大學;2004年
10 李敏;農村初中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5958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59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