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00:05
本文關鍵詞:高校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步入深入改革和蓬勃發(fā)展的新時期,高等教育事業(yè)在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不斷擴大,大學校園建設的高潮也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各大高校有的在現(xiàn)已有的校園范圍內(nèi)新建、擴建,有的在城市周邊設置新的校區(qū)以滿足學校擴建的需要。面對這樣的形勢,,國內(nèi)很多大學紛紛修建建筑學系教學樓或者改建已有系樓以滿足更加復雜的功能需求。 作為教學活動的場所,建筑系教學樓應起到貫徹教育思想和為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場地的功能,并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建筑系學生感受空間和環(huán)境的最直接的對象。基于我國建筑教育的歷程及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的探討時代背景,對現(xiàn)代高校建筑學系教學樓建筑空間設計的原則、方法及其發(fā)展趨勢的研究勢在必行。 本文主要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大量的相關文獻的閱讀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對建筑學系教學樓進行研究。文章主要內(nèi)容概括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課題的認識。對建筑學教育發(fā)展的背景進行闡述,分析了對建筑學系教學樓研究的重要意義,以及指出論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第二部分是有關建筑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分析。通過對中外建筑學教育思想的歷史傳承的研究,分析當今建筑教育空間的發(fā)展演變。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建筑教學的特征及教學樓設計的要點進行總結(jié)歸納,并對影響教學樓設計的因素進行分析。 第四~第六部分則采用分類歸納法及舉例、圖表演繹來對建筑學系教學樓的室內(nèi)外空間構成及其空間組織、形象設計等進行分析和研究。 第七部分則通過查閱國內(nèi)外的文獻資料指出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應向群構化、智能化、生態(tài)化等方向發(fā)展的新趨勢,并對江西師范大學城建學院教學樓改建方案進行實例分析。
【關鍵詞】:建筑學 建筑教育 空間構成 空間組織 形象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TU244.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緒論10-15
- 1.1 研究此課題背景10
- 1.2 研究領域10-12
-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12
- 1.4 研究的方法及基本框架12-15
- 1.4.1 研究的方法12-14
- 1.4.2 研究的基本框架14-15
- 第2章 建筑教育思想的歷史沿革及教育空間的發(fā)展15-35
- 2.1 “建筑學”的詮釋15-16
- 2.2 西方建筑教育的歷史沿革16-26
- 2.2.1 法國“學院派”的建筑教育16-19
- 2.2.2 德國“包豪斯”的建筑教育19-21
- 2.2.3 兩大教育體系的深遠影響21-25
- 2.2.4 西方建筑教育空間的發(fā)展25-26
- 2.3 中國建筑教育思想的歷史沿革26-29
- 2.3.1 “建筑”引入中國26-27
- 2.3.2 從西化到蘇化27-29
- 2.4 中國建筑教育空間的發(fā)展概況及實例分析29-34
- 2.4.1 中國建筑教育空間的發(fā)展概況29-30
- 2.4.2 中國建筑教育空間的實例分析30-34
- 2.5 本章小結(jié)34-35
- 第3章 建筑學專業(yè)教學特征分析與教學樓設計的影響因素35-42
- 3.1 建筑學專業(yè)的教學的特征分析35-37
- 3.2 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的特點37-38
- 3.3 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的影響因素38-41
- 3.4 本章小節(jié)41-42
- 第4章 建筑學系教學樓外部空間的塑造42-52
- 4.1 建筑學系教學樓的室外空間設計原則42-43
- 4.2 外部空間的概念43
- 4.3 外部空間的設計要素43-51
- 4.3.1 選址44-46
- 4.3.2 場地自然景觀的利用46-48
- 4.3.3 建筑入口空間意境的創(chuàng)造48-50
- 4.3.4 景觀與教學樓的融合50-51
- 4.4 本章小節(jié)51-52
- 第5章 建筑學系教學樓的內(nèi)部空間的塑造52-99
- 5.1 建筑學系教學樓的主要功能內(nèi)容和空間構成52-53
- 5.1.1 教學樓的主要功能內(nèi)容52-53
- 5.1.2 教學樓的空間構成53
- 5.2 基本功能空間組成及其設計要點53-85
- 5.2.1 設計教室(Design Studio or Atelier)54-64
- 5.2.2 評圖空間64-66
- 5.2.3 展覽空間(Exhibition Space)66-70
- 5.2.4 實驗室(Laboratory)70-73
- 5.2.5 圖書資料室(Library)73-77
- 5.2.6 多功能報告廳(a lecture theater)77-85
- 5.3 教學功能空間的空間特征85-86
- 5.4 公共交往空間構成86-97
- 5.4.1 概念的提出86
- 5.4.2 “庭”空間——節(jié)點86-89
- 5.4.3 “廊”空間——軸線89-90
- 5.4.4 公共交往空間的空間特征90-97
- 5.5 功能教學空間與公共交往空間的空間關系97-98
- 5.6 本章小結(jié)98-99
- 第6章 建筑學系教學樓的空間組織及其形象設計的探討99-113
- 6.1 空間組織形態(tài)及實例分析99-107
- 6.1.1 基本空間組織形態(tài)99-100
- 6.1.2 空間組織形態(tài)實例分析100-107
- 6.2 建筑學系教學樓的形象設計107-112
- 6.2.1 功能性108-109
- 6.2.2 文化性109-110
- 6.2.3 文脈與地方性110-111
- 6.2.4 美學性111-112
- 6.3 本章小結(jié)112-113
- 第7章 中國建筑學系教學樓的現(xiàn)狀評價與趨勢分析113-130
- 7.1 我國建筑學教學樓的現(xiàn)狀評價113-114
- 7.2 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的趨勢分析114-118
- 7.3 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教學樓改造方案實例分析118-130
- 7.3.1 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簡介118
- 7.3.2 教學樓現(xiàn)狀評價118-122
- 7.3.3 改造概念方案分析122-130
- 結(jié)束語130-131
- 參考文獻131-133
- 插圖索引133-138
-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38-139
- 致謝139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鵬;建筑系館空間特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金鑫;國內(nèi)高校教學樓中庭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張舒揚;合肥工業(yè)大學建筑與藝術館設計思路探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白潔;建筑系館空間氛圍設計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潘婧;基于可持續(xù)思想的高校教學樓設計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6 佟彤;高校建筑類學科專業(yè)教學空間環(huán)境設計及使用狀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7 王穎超;建筑學專業(yè)教室空間尺度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牛八斗;建筑教育中建筑系館空間設計之走向及意義[D];河北工程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高校建筑學系教學樓設計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32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232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