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區(qū)流動兒童社會適應情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ocial adapt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ongqing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m to build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s A total of 499 migrant children in 6 primary schools in Chongq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 among 499 floating children surveyed, 10.57% answered "being bullied frequently by urban children", 29.29% often raised their hands in class, 40.12% c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roup activities, 80.10% had close friends with urban children, and 34.87% served as class cadres. Only 19.83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transfer to their hometown. Conclusion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s good, but they are not active enough in participating in group activities and speaking in clas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adaptability of migrant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campu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社會醫(yī)學與人口學教研室 重慶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 重慶醫(yī)科大學
【基金】: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專項課題(05Jwsk043)
【分類號】:G4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朝暉,蔣志宏;"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問題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年10期
2 杜鵬,丁志宏,李兵,周福林;來京人口的就業(yè)、權益保障與社會融合[J];人口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曾守錘;李其維;;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現(xiàn)狀、問題及解決辦法[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2 張利洪;劉洲;;芻議“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鄭家裕;;促進城市流動兒童社會融合的政策訴求[J];青年探索;2006年04期
4 杜鵬;李一男;王澎湖;林偉;;流動人口外出對其家庭的影響[J];人口學刊;2007年01期
5 華靈燕;;義務教育階段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綜述[J];中小學管理;2006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魯化堂;城市流動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朝暉;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調(diào)查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凌云;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地方政府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董宏鷹;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農(nóng)民工問題[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高勤;論遷移農(nóng)民工子女受教育權保障的國家責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華靈燕;現(xiàn)行義務教育體制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范丹;流動兒童教育的社會福利問題探析[J];理論月刊;2004年11期
2 張斌賢;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現(xiàn)狀與趨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郭星華,儲卉娟;從鄉(xiāng)村到都市:融入與隔離——關于民工與城市居民社會距離的實證研究[J];江海學刊;2004年03期
4 杜鵬,丁志宏,李全棉,桂江豐;農(nóng)村子女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的影響[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5 文軍;從生存理性到社會理性選擇:當代中國農(nóng)民外出就業(yè)動因的社會學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立嵐;一年級大學生的心理矛盾與社會適應[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2期
2 Elizadeth B.Aurlock ,張杰;兒童期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志向[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8年03期
3 張杰;危害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因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8年04期
4 潘錦棠;去適應社會還是求社會適應——寫給面臨畢業(yè)分配的女大學生[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989年00期
5 徐亞斌;從眾行為的機制及影響因素探討[J];浙江學刊;1990年03期
6 ;鍛煉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J];草原稅務;1994年06期
7 陳永勝;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1995年01期
8 ;生活卡[J];教師博覽;1995年03期
9 趙興宏;關于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性教育的幾個問題[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10 趙興宏;關于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性教育的幾個問題[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江濤;郭凡;;農(nóng)民工的社會適應——廣州個案研究[A];中國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態(tài)[C];1998年
2 吳俊;;淺談心理美容一二[A];第四屆東南亞地區(qū)醫(yī)學美容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鄭曉瑛;;提高人的素質的人口學觀點[A];人學與現(xiàn)代化(三)——北京市人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王美芳;張文新;蘇霞;邴倩;;小學兒童社會支持特點的初步研究[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5 翟麗紅;曲承華;劉佃偉;;創(chuàng)建和諧的氛圍來提高中學生心理適應能力[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趙瑞麗;;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王勤明;勞俠;;人的健康發(fā)展——網(wǎng)絡時代遇到的重要課題[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五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林志成;朱向東;;壓力心態(tài)與潛能[A];吉林省預防醫(yī)學會2004年預防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時玉生;戶紅衛(wèi);;談談如何給心靈減肥[A];陜西省“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周賢江;高治;張巧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社會適應力分析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的心理衛(wèi)生[N];大眾科技報;2000年
2 曉隋;健康的乞丐 有病的國王 誰幸福[N];經(jīng)濟消息報;2000年
3 亞康;你性健康嗎?[N];江蘇科技報;2000年
4 紅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N];遼寧日報;2000年
5 蔣蓓;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精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6 王曉明;話說適應性障礙[N];云南政協(xié)報;2000年
7 徐國亮;必須實現(xiàn)教育系統(tǒng)的生態(tài)平衡[N];中國教育報;2001年
8 楊凌 陸仁;關注都市人的“亞健康”[N];解放日報;2001年
9 小娉;CEO你的心理健康嗎[N];科學時報;2001年
10 傅德明;癸氟哌啶醇維持治療精神分裂癥[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陸啟光;壯族兒童社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嚴征;農(nóng)民工子女健康和行為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小芳;性別角色的鑒定及其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安伯欣;父母教養(yǎng)方式、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志國;課外體育競賽中侵犯行為和社會適應、道德定向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鄧玉平;職業(yè)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初步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5 笪學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6 羅Z,
本文編號:22708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27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