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師電子檔案袋的網(wǎng)絡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環(huán)境的設計研究
[Abstract]:The network-based community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es distance trai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er exchan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realizes diversified teacher train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chieve job penetration trai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ers' electronic pouch into the Web-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munity of teachers. The design scheme of integrating the Web-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platform of teachers with the management tools of teachers' electronic portfolio is given,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long focal lens" of the teachers' electronic portfolio is giv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teachers' actual working situation is drawn in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munity of teachers based on network.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陸;大學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旭;基于網(wǎng)絡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平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濟峰;王丹;;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12期
2 方奕琪;;構建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職后教育體系[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3 唐松林,荀淵;從目標到規(guī)律到模式——教師教育研究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 馬愛民,許立新;教師專業(yè)化是提高教師地位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3年03期
5 安蓉;王梅;;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特點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原則[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施莉,鄭東輝;校本培訓核心思想解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6期
7 韓清林;積極推動師范教育轉(zhuǎn)型 構建開放式教師教育體系[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葉黎明;論課堂的開放[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9 胡碧霞;;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內(nèi)涵的詮釋[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10 張靜然,楊國鳳,尹紅芳;大學支持下的同儕互助模式:互幫互助、共同發(fā)展[J];信息技術教育;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清華;教師知識的模型建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一春;高校教師ET能力發(fā)展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師[D];西南大學;2006年
4 賀文瑾;職教教師教育的反思與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金建生;中小學教師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旭林;教師學習團體的功效與機制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鄧紅;民辦回族幼兒園教師成長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呂慶燕;東鄉(xiāng)族自治縣小學教師教學現(xiàn)狀與培訓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段艷霞;綜合性高校辦理教師教育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5 田秋華;校本培訓模式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孫惠利;我國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問題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蘇毅嚴;新課程下中學化學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梁婧;語文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結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9 文濤;校本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華;數(shù)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林陽,祝智庭;Blog與信息化教育范式轉(zhuǎn)換[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施莉;我國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簡評[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2期
3 施莉,鄭東輝;校本培訓核心思想解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6期
4 劉堯;中小學科研興校中的教師校本培訓[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5 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校本培訓研究課題組;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6 陳忠心;校本培訓與教育敘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10期
7 李永生;國內(nèi)外教師校本培訓研究與實踐的綜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年06期
8 施莉,鄭東輝;校本教師培訓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映旭;;“長流水”贊[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0年04期
2 楊麗暉;;集中精力抓教學[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0年01期
3 李健強 ,梅轅;鞏固提高民辦教師隊伍[J];江西教育;1981年01期
4 唐秀穎 ,蘇式冬;考察英國中學數(shù)學教育得到的幾點啟示[J];數(shù)學通報;1981年03期
5 布朗特,許令儀;為什么孩子們不會寫文章[J];比較教育研究;1982年06期
6 ;采取多種措施 培訓幼教師資[J];幼兒教育;1982年05期
7 ;短波[J];四川教育;1982年07期
8 周宗京;;加強初中教育具有戰(zhàn)略意義[J];四川教育;1982年12期
9 ;從提高教師著手逐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J];四川教育;1982年12期
10 木俞;;我們舉辦了一年制高中政治課教師培訓班[J];思想政治課教學;198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恩明;;談教師培訓的課程設置[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2 侯鳳樓;;對翼城縣教師進修學校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認識[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3 畢玉海;;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4 韓志方;宋愛東;;農(nóng)村小學教師基本素質(zhì)的調(diào)查與思考[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5 顧泠沅;;教學任務與案例分析[A];第六期全國陶研骨干培訓班文集[C];2001年
6 李慧杰;王松;;行動研究及其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7 黎加厚;;教育技術如何迎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為了我們民族的囑托[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張建偉;;教育信息化的系統(tǒng)框架[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吳文君;;NLP簡快心理療法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田淑華;;“資格導向、企校合作的開放式課程模式”探索[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微;教師培訓學院的誕生 意味著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宋曉夢;關注教師發(fā)展 改進教師培訓[N];光明日報;2000年
3 記者 李讓恒;抓好觀念轉(zhuǎn)變 提高能力水平[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水富;美國花大錢下大力培訓教師[N];經(jīng)濟參考報;2001年
5 駐京記者 何連弟;素質(zhì)教育新觀念要走向大眾[N];文匯報;2001年
6 ;加緊教師培訓[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7 本報記者 劉寧;因為需要,所以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劉寧 李堅;“菜”好,胃口就好[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趙顯坤;為新課程保駕護航[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玄濤 廖申展;雞肋似的教師培訓[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朱益明;教師培訓的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玉秋;對我國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一春;高校教師ET能力發(fā)展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鳳玉;美國師范教育機構的轉(zhuǎn)型:歷史視野及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詹青龍;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青;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與思考——深圳中學初中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王強;湖北省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楊玉東;國家數(shù)學課程改革中教師培訓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娜;國際海事組織海事英語示范課程與大連海事大學海事英語教學的比較與評價[D];大連海事大學;2002年
5 程傳平;中學數(shù)學骨干教師培訓效果評價及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黃惠玲;論澳門私立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方式多元化發(fā)展[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學斌;應對新課程改革的中小學教師培訓策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徐彥輝;初中數(shù)學新課程實施中探究教學問題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呂慶燕;東鄉(xiāng)族自治縣小學教師教學現(xiàn)狀與培訓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段元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現(xiàn)策略[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2315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23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