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教師體態(tài)語言在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選題:教師 + 體態(tài)語言; 參考:《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摘要】:體態(tài)語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部或部分身體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動作,包括手勢、頭部動作、面部表情、身體姿態(tài)和裝飾用品等。一個成功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只是利用語言手段,還會借助于體態(tài)語言來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適當?shù)剡\用與課堂最為相關的眼神、微笑、手勢、走動這幾類體態(tài)語,往往能夠加強表達效果,加深學生印象,彌補口頭語言的某些不足。
[Abstract]:Body language is a reflex or non-reflexive action of the body which is us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ncluding gestures, head movements,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gestures and ornaments, etc. A successful teacher can not only use language in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effect with body language. Proper use of the most relevant body language, such as eyes, smiles, gestures and walks, can strengthen the expression effect, deepen students' impression, and make up for some deficiencies in oral language.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雄英;思想教育與教育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2 羅大同;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串講[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3 唐文中;高等學校的講授課[J];求是學刊;1980年04期
4 ;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J];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5 向群;有感于“李校長讓房”[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6 丁夢林;真心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記合肥六中黨支部書記姚能長[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7 ;全社會都要尊師愛生[J];安徽教育;1980年06期
8 孫太英;進一步落實好黨的知識分子政策[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9 沈偉;知己·知心·知音[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10 常春元;論教育與智力的發(fā)展[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義良;安建業(yè);;X課教學質量評價系統(tǒng)[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橫川裕美子;戶XZ規(guī)子;;中國護理教師分析日本護理教育及臨床護理特征——日本研修報告分析[A];第六屆中日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中文版)[C];1999年
3 楊秋香;;大學日語四級考試輔導探索[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王冬梅;;淺談新世紀教師的道德形象[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5 楊秀榮;;談教師對學生的愛[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6 楊小林;;淺議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批評[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7 湯翠英;;振興教育 首先要振奮教師的精神——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上的講話[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8 段民英;;立足農村經(jīng)濟 培養(yǎng)新型教師[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9 何婷;吳文美;;備課[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10 陳典基;劉昌華;邱炳渙;;中專學校的教師如何自學計算機知識(摘要)[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良華;行動研究的史與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潤智;被規(guī)約的教師職業(yè)[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鄭秋賢;“沖破堅冰”——三位浸入式教師成長的故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金美福;教師自主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楊明全;論教師參與課程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裴新寧;面向學習者的化學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陳振華;論教師成為教育知識的建構者[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趙昌木;教師成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斌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允璐;我國體育管理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發(fā)展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卜佳暉;漢語教師課堂語言輸入特點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3 肖婕;21世紀教師形象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馬秀梅;建構主義與中學數(shù)學教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友玉;小學代課教師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6 汪洪;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皟烧n”教師隊伍建設若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吳明和;多媒體CAI與物理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亞君;論現(xiàn)代遠程教育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的作用[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9 向仁富;北洋政府時期北京國立八高校教師索薪運動[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10 田麗麗;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9676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96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