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學校園建筑文化的教育功能
本文選題:大學校園 切入點:建筑文化 出處:《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高校建筑文化為討論重點,簡要闡述了大學校園建筑文化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教育功能及體現(xiàn)方式,提出構建大學建筑教育功能的具體方式,以達到環(huán)境育人之目的。
[Abstract]:Taking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focal poin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embodiment mode of the campus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whol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ways of constructing the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fun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TU24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壘;;嶺南之美 鑊耳墻下的陽光雨露[J];房地產(chǎn)導刊;2011年07期
2 李小剛;;淺析大學校園景觀工程的規(guī)劃策略[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3 袁櫻芝;傅譯;;色彩心理效應在大學校園宣傳中的運用[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8期
4 曹艷霞;;淺談大學校園商業(yè)空間的規(guī)劃設計[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1年06期
5 劉薏;;淺談大學校園中交往空間的塑造——以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為例[J];江蘇建筑;2011年03期
6 畢楠;于駿馳;;試述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萬紫霞;賴心心;;淺談大學校園戶外空間設計[J];科技致富向?qū)?2011年23期
8 呂祖念;;高校建筑發(fā)展與整體塑造的研究[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1年05期
9 毛白滔;;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意象[J];創(chuàng)意與設計;2011年04期
10 ;“自私”的廊橋水鄉(xiāng),筑精工之美[J];西南航空;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長杰;;溯源于民居的桂林建筑文化[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二)[C];2000年
2 王徽;;《中國建筑藝術史》讀評[A];建筑史論文集(第15輯)[C];2002年
3 王瑛琪;孫彬;王增華;加阿次登;;布達拉宮的建筑文化與防火安全[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4 宮強;;略論徽州建筑的審美特征[A];2005年度山東建筑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5 余卓群;;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文化走向[A];地域建筑文化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管俊濤;徐霏;;新世紀的建筑文化和教育[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8卷)[C];2007年
7 杜九博;楚濤;;基于中國傳統(tǒng)生態(tài)建筑環(huán)境觀的水利風景區(qū)規(guī)劃研究[A];山東水利科技論壇2007[C];2007年
8 吳晨;;警惕殖民主義和自覺殖民主義在建筑文化中蔓延[A];我國大型建筑工程設計的發(fā)展方向論文集[C];2005年
9 王丙晴;;淺談建筑色彩中的民族文化[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何鏡堂;;建筑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菊生;建筑文化當如何融入和諧社會[N];中國建設報;2008年
2 顧孟潮;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價值[N];中國建設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劉書強;提升建筑文化藝術水平的拙見 ——郎鵬[N];中華建筑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畢玉才;大學校園里的“稻香村”[N];光明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劉婕;永不忘建筑文化的云南語言[N];云南日報;2009年
6 王進魁 黃勇;安徽開展建筑文化年活動[N];中華建筑報;2007年
7 劉沃恩;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奠基[N];中華建筑報;2010年
8 記者 陳怡;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奠基[N];上?萍紙;2010年
9 記者 趙剛;張祖剛論建筑文化系列叢書首發(fā)式在京舉行[N];中華建筑報;2010年
10 龍國順;印江召開貴州土家族建筑文化特色研討會[N];貴州民族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海佳;基于共生思想的可持續(xù)校園規(guī)劃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劉萬里;大學校園空間的文化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李曉丹;17-18世紀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學;2004年
4 戴路;經(jīng)濟轉(zhuǎn)型時期建筑文化震蕩現(xiàn)象五題[D];天津大學;2004年
5 趙慧寧;建筑環(huán)境與人文意識[D];東南大學;2005年
6 程曉喜;中國當代建筑評論的開展及傳播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7 湯朔寧;大學校園生活支撐體系規(guī)劃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8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9 林曉;校園景觀規(guī)劃的主題塑造及表現(xiàn)方法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10 姜利勇;高層建筑文化特質(zhì)及設計創(chuàng)意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健;歐美大學校園規(guī)劃歷程初探[D];重慶大學;2004年
2 劉哲人;淺談大學校園景觀規(guī)劃設計[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曹志;大學校園規(guī)劃與設計的社區(qū)特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巫萍;1980年代以來中國新建大學校園建筑組群形態(tài)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5 劉文玉;時代變遷對校園形態(tài)及環(huán)境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6 白菡;大學校園景觀探求[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7 姜偉;大學校園空間布局的可生長性的探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8 張玲;初探歷史文脈在現(xiàn)代大學校園環(huán)境景觀設計中的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燕;現(xiàn)代城市大學校園[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1年
10 張智宏;大學校園綠地空間使用狀況評價——以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東校園為例[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885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58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