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PDCA理論促進學校質量持續(xù)提升的思考與設計
本文關鍵詞:應用PDCA理論促進學校質量持續(xù)提升的思考與設計 出處:《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學校質量 學習循環(huán) 課堂教學設計 提升 理論 思考 戴明循環(huán) 實施過程 持續(xù)改進 貝爾實驗室
【摘要】:正一、PDCA理論的內涵及特性PDCA循環(huán)這一科學的工作程序,最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休哈特博士在20世紀20年代首先開發(fā),后來又得到戴明博士大力倡導,尤其是在日本獲得成功,所以又叫“戴明循環(huán)”,簡稱”戴明環(huán)”,現(xiàn)已在全世界推廣。PDCA循環(huán)可簡述
[Abstract]:The scientific working procedure of PDCA cycle was first developed by Dr. Heinhart of Bell Labs in 1920s. Later, he was strongly advocated by Dr. Dai Ming, especially in Japan, so it was also called "Dai Ming cycle", or "Dai Minghuan". It has been popularized all over the world. PDCA cycle can be briefly described.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長風中學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PDCA理論的內涵及特性PDCA循環(huán)這一科學的工作程序,最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休哈特博士在20世紀20年代首先開發(fā),后來又得到戴明博士大力倡導,尤其是在日本獲得成功,所以又叫“戴明循環(huán)”,簡稱”戴明環(huán)”,現(xiàn)已在全世界推廣。PDCA循環(huán)可簡述如下:P—策劃:根據(jù)顧客的要求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繼星;基礎教育階段現(xiàn)代學校制度建設論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卓建;沈建樂;;地方政府在獨立學院中的職能分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莉紅;;學校競爭力的概念及其經濟學解釋[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田凌暉;利益關系的調整與重塑[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娜;基礎教育產權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瓊;學校法人治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水發(fā);我國發(fā)達城市學校領導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尚洪波;大學的倫理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立忠;公立中小學法人治理結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徐浩斌;構建學!鐓^(qū)教育共同體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洪培峰;關于上海市區(qū)、縣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的職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滕建河;高等教育X低效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玲;我國公立大學治理結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黃道香;公辦轉制學校產權制度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7 沈俊強;從近十年擇校政策的演變看我國公立學校體制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樹峰;建立中國校長問責制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劉賢;中小學參與式管理運行機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胡海青;促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和諧發(fā)展的機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康永久;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資源[J];教育與經濟;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昌桂;;責任·理念·行動——校長如何提升學校教育質量[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7期
2 李丹丹;方彤;;瑞典擇校改革及其實效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王淦生;慎認“上帝”[J];基礎教育;2004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杜屏;楊中超;;對學校效能增值評價的回顧與反思[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四川省雙流中學 高志文 上海市新黃浦實驗學校 朱征平;學生“減負”大家談[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通訊員 席方園 夏利萍;詩意的校園 心靈的港灣[N];西安日報;2011年
3 王永宏;引進國際標準化管理模式 構建現(xiàn)代化教育質量體系[N];山西經濟日報;2000年
4 王勇;農村教育亟待改革[N];光明日報;2003年
5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 劉莉莉;認可與評估: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的保障[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葉莎莎 柴葳;“奧數(shù)”背后的經濟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嘯天 編譯;美國孩子不輸歐亞同齡人[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尋找自己的特色實踐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1年
9 周立山;教育系統(tǒng)行風建設收實效[N];黑龍江日報;2010年
10 劉開樹;引資九百萬元興教辦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朱文博;美國學校增值法學生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丁笑梅;英國學校發(fā)展性督導評價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波;運用自我調節(jié)學習循環(huán)模式提高高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董九陽;教師網(wǎng)絡培訓中參與度模型設計與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5 曹秀娟;英國“國家挑戰(zhàn)計劃”初探[D];西南大學;2010年
6 張艷菊;基于SEM的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079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40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