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軸心時期中西方對“教育”的理解及其現代啟示
[Abstrac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period of the axis of civilization: the Chinese sages tried to explai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from the transcendental "heavenly way" and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was to practice "humanity"; In ancient Greece, philosophers derived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from absolute rationality. This distinction sets the stage for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tween East and West. Reflecting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n the period of civilization axis can lead people to a higher level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olerance and a more rational grasp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基金】:山東省2009年度軟科學重點研究項目(2009RKA357)
【分類號】:G40-0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建華;偉姿逸態(tài) 英艷妙奇——從漢賦中的柳賦看漢人氣質[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田耕滋;孟子的士人理想與人格精神[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陳世聯(lián);;兒童社會化解讀[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徐偉;;對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6年04期
5 吳國聯(lián);談《學記》的教學原則及其現實意義[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劉唐宇;中西人性論與人性管理的比較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劉春花;從規(guī)訓到教化:當代道德教育的人性回歸[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5期
8 喻運斌;劉耀明;;論大學校園和諧文化建設[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朱小翠;激活傳統(tǒng)文化 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廣西工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10 閆春新;從《論語》看孔子對管仲的評價再探[J];管子學刊;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蘊[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生良;《莊子》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林丹;王陽明哲學的現象學解讀[D];北京大學;2005年
3 李偉言;當代中國德育價值取向轉型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曹永國;自然與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長偉;好人與好公民[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金奇;被學科規(guī)訓限制的大學人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龔孝華;走向具體個人:教育評價的生存論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張煥君;魏晉南北朝喪服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10 唐愛民;道德教育范疇論審理[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華偉麗;試論明末清初傳奇中的風情喜劇[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邵明;金庸新論[D];安徽大學;2001年
3 孫曉靜;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界面制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宇遐;關于實施以德治國與弘揚民族精神關系問題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5 夏顯澤;從環(huán)境問題看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清華大學;2004年
6 曾水兵;后現代教師觀與教師發(fā)展新理念[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翟楠;隱藏在“標語”背后的世界[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孫愛琴;幼兒園常規(guī)教育的文化批判[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邦偉;學生管理制度的變遷與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魯寧;美德教育缺失與重建的反思[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尚仁;赫拉克利特的認識論[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2 胡曲園;《老子》不是唯心論[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3 華玉洪;;試論人的二重性[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4 鄭明魯;評述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殘篇[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5 宇野精一,孫中原;中國邏輯思想的產生和影響[J];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06期
6 孫中原;再論《老子》的辯證思維——與羅熾同志商榷[J];中州學刊;1983年05期
7 許能洙;;試析三木清對唯物史觀的解釋[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S1期
8 吳宗英;;海德格爾的后現象學的經驗[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3年11期
9 姚定一;論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奧尼亞學派自然哲學的差別[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10 單少杰;赫拉克利特哲學邏輯試探[J];社會科學研究;198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禎祥;;現代符號學理論和中國符號學研究的可能性[A];第一屆、第二屆東亞符號學國際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高正;;老子與黑格爾[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3 陳春文;;西方哲學解釋中的幾個問題[A];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代哲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部分論文[C];2004年
4 蔡嵐嵐;;英國女性文學溯源——19世紀以前的英國女性文學綜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倪梁康;;舍勒現象學倫理學中的“倫常明察”[A];“現象學與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屆中國現象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楊大春;;德里達論他者的命運——從哲學與非哲學關系看[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吳格明;;略論邏輯的社會文化功能[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8 張大為;;“詩意人類學”:中國古典詩學與解構主義的精神會通[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謝勁松;;隱喻與形而上學[A];現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李菁;;維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邏輯哲學論》的一種現象學素描[A];“現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象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衡潭;當邏各斯無計可施之日[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2 鄧曉芒;從“語言學轉向”到“文字學轉向”?[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3 朱國華(東南大學中文系);20世紀理性歷險記[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4 王元化 錢文忠;是哲學,,還是思想[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5 曲振明;嚴復《穆勒名學》出版的前前后后[N];團結報;2001年
6 王陽;反思理性[N];中華讀書報;2001年
7 李慶霞;理性向技術理性的轉化及啟示[N];光明日報;2002年
8 隋郁(學者);大學之問[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9 忻雁翔 (編輯);用詩的語言寫詩的經濟學[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10 馮憲光;“間性”的發(fā)現[N];文藝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李豐茂;重建技術化生存的人文主義向度[D];吉林大學;2006年
3 王永強;理性文明的追問[D];吉林大學;2006年
4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審美的相遇[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賈麗民;邏各斯與人的生命[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依蘭;解構批評在中國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翠萍;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3 張宏輝;道與邏各斯:文化異質及其現代性與詩性闡釋[D];四川大學;2002年
4 高亞春;論后現代思維范式的生成:關于德里達的解構策略[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曹劍波;符合論的演變、困境及評價[D];廈門大學;2002年
6 李菁;古典存在論的現代轉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彭荻;論《阿斯彭文稿》的中心能指“文稿”[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建成;啟蒙變奏下的生存與張揚[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石碧球;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之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唐代虎;德里達“解構”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482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34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