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構(gòu)建公民教育素質(zhì)體系
本文選題:公民教育 + 素質(zhì)體系; 參考:《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年01期
【摘要】:培養(yǎng)和造就合格公民是教育的主要目標選擇。構(gòu)建科學的公民教育素質(zhì)體系是實施公民教育的基礎(chǔ)和前提,這一體系主要包括:生存和生命教育;公民意識教育,如國家意識、權(quán)利義務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公德意識和環(huán)境意識;文化知識教育;非智力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特別是個性化理想的培養(yǎng)和引導;良好思維品質(zhì)的形成等。
[Abstract]:Cultivating and bringing up qualified citizens is the main goal choice of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quality system of civic education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implementing civic education. This system mainly includes: survival and life education, civic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such a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right and obligation consciousness, democratic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Public moral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non-intellectual quality, especially the cultivation and guidance of individualized ideal; the formation of good thinking quality, etc.
【作者單位】: 湖南信息科學職業(yè)學院;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觀點[J];教育科學論壇;2010年08期
2 李建軍;;公民教育: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Z3期
3 馬雯;;中西方教育比較下我國公民意識培養(yǎng)初探[J];華章;2011年21期
4 公武;;資本主義國家公民教育簡況[J];思想政治課教學;1985年09期
5 王小俠;轉(zhuǎn)型時期的香港教育[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6 ;公民教育目標與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J];學術(shù)研究;1999年01期
7 黃甫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J];學術(shù)研究;1999年02期
8 張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學;2005年10期
9 弓立新;肖川;;公民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民主的性格——訪肖川[J];少年兒童研究;2006年04期
10 程曉峰;;加快公民教育步伐,轉(zhuǎn)變新時期德育教育[J];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香灼璣;;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開幕詞[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彭敬慈;;推動公民教育,從何人手?[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shù)文庫》(中)[C];2011年
4 洪泉湖;;臺灣公民教育的實踐:以高級中學的教學為例[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5 趙達仕;;縱論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何志平;;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重點講詞[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東哠;;關(guān)于公民教育基本內(nèi)涵的思考[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陳進華;;中韓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較研究[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9 洪泉湖;;臺灣公民教育的省思與展望[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志儉;;從信息到形式:通過傳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學變得更出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琳;公民教育在美國[N];光明日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王堯;反邪教應作為公民教育內(nèi)容[N];人民日報;2001年
3 喬杉;掃盲與公民教育是兩回事[N];工人日報;2009年
4 王建一;公民教育 HR有責[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4年
5 王殿卿;擔起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重擔[N];光明日報;2005年
6 臥松;公民教育欲為學生擴權(quán)[N];中國教師報;2007年
7 蘇頌興;公民教育:“我要愛國”[N];文匯報;2001年
8 邢永富;危機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N];人民日報;2003年
9 全國政協(xié)委員 何悅;應加強中小學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10 ;公民教育推進成效顯著[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守波;美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付軼男;美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關(guān)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國家認同:20世紀70年代以來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白萍;回歸本體:新中國高校德育思想演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何士青;以人為本與法治政府建設(shè)[D];武漢大學;2005年
8 姬振旗;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微;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公民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學;2003年
2 張向東;論我國的公民教育[D];武漢大學;2004年
3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德育與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4 夏英華;公民教育融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張越;傳統(tǒng)政治文化影響下的法國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岳書杰;澳大利亞中小學公民教育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課中加強公民教育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孔靜;重塑公民教育[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呂s,
本文編號:20769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07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