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育生活與涵養(yǎng)健全人格——談楊賢江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啟示
本文選題:楊賢江 + 學生教育生活; 參考:《教育探索》2010年10期
【摘要】:楊賢江認為,其所處時代的一般人士對學生的教育生活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qū),提出了改造學生的教育生活的五點建議,并對理想的教育生活的樣態(tài)進行了闡釋,其中有些觀點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實踐仍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Abstract]:Yang Xianjiang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educational life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time, and puts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to reform the educational life of the students, and explains the ideal educational life. Some of them still have great enlightenments to our educational practice toda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G40-09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寶存;;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大學理念的沖突與融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沙琦,馮建軍;論主體間性及其教育[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陳大偉;教師的專業(yè)生活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兼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王志定;;IT環(huán)境下會計教學模式的探索[J];財會通訊(學術(shù)版);2005年12期
5 王驥;課程評價改革趨勢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6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薛煥玉;;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周正懷;蘇區(qū)社會教育的特點及評價[J];黨史文苑;2005年02期
9 陳仁保;用“導(dǎo)為主”取代“為主導(dǎo)”——關(guān)于教師在主體性教育教學中作用定位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10 嚴仲連;德育課程及其特質(zhì)[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陳恩倫;論學習權(quán)[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永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6 彭虹斌;課程組織研究——從內(nèi)容到經(jīng)驗的轉(zhuǎn)化[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申仁洪;論教育科學:教育研究科學取向及其在中國的合理性建構(gòu)[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慶昌;論教育思維[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晴霞;從教育視角探析“少年中國學會”同人之聚散[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等菊;道德教育:生態(tài)學視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論證[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尚武;中國無政府主義教育思潮及流派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閻亞軍;生活知識觀及其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吳會蓉;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推進中等師范教育述論[D];四川大學;2003年
6 賈存軍;語文互動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世清;反思與重構(gòu):教育交往中的言語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8 鄺紅軍;教育辯證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楊興玉;歷史反思與生態(tài)建構(gòu)—當代語感理論的認知基礎(chǔ)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10 王世鳳;小學德育新課程生活化取向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國梁;程艷;;陶行知與楊賢江學生發(fā)展觀教育思想之比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吳洪成;方家峰;;現(xiàn)代教育家楊賢江教育研究風格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吳洪成;方家峰;;現(xiàn)代教育家楊賢江的課程與教材觀初探[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岑益女;;淺談?wù)n堂朗讀引導(dǎo)[J];網(wǎng)絡(luò)財富;2009年02期
5 高潔;;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論教育制度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楊瓊;劉曉明;;論楊賢江的職業(yè)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2009年01期
7 陳家順;;中國近代青年生涯規(guī)劃及指導(dǎo)思想的流變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09年17期
8 翟軍衛(wèi);;楊賢江的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07期
9 路娟;;教育理論探究的豐碩成果——楊賢江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歷史考察[J];宜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路娟;;楊賢江對世界教育制度的歷史考察[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浩東;;楊賢江對日本教育的研究[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2 王文寶;;略論楊賢江對中國現(xiàn)代教育科學的杰出貢獻[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3 董寶良;吳瓊;;楊賢江的德育論[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4 敖小蘭;;楊賢江青年責任感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5 瀚青;;楊賢江論教師修養(yǎng)[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6 任秉金;王成;;楊賢江的道德、人生、理想教育思想[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7 宋恩榮;;借鑒楊賢江教育思想,推動新時期教育改革——楊賢江教育思想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致詞[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8 潘懋元;;素質(zhì)教育思想的先驅(qū)——楊賢江的“全人生指導(dǎo)”思想[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9 楊國君;沈建云;;楊賢江與誠意學堂[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10 李海云;;楊賢江教育哲學思想淺談[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高博邋潘其勇;春暉何以為春暉 春暉以何為春暉[N];中國教師報;2007年
2 章國斌;稀缺產(chǎn)品“大橋游” 慈溪提前啟動[N];江南游報;2007年
3 徐定寶;“全人生指導(dǎo)”的教育思想[N];寧波日報;2007年
4 秦杰;《少年中國》述圖強[N];中國商報;2007年
5 張健華;“全人生指導(dǎo)”教育思想的時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6年
6 張泉;學生雜志:一代人的閱讀盲點[N];中華讀書報;2006年
7 徐祥 鄧朝輝;“信仰就是力量”[N];人民日報;2001年
8 民進陜西長安縣第一中學支部主任 辛炎;中國科技館:為何缺少中國現(xiàn)代科學家?[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徐睿;楊賢江“全人生指導(dǎo)”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2 周穎華;楊賢江“全人生指導(dǎo)”教育思想及現(xiàn)代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淑霞;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的教育學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907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89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