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公平與民眾的教育選擇
本文選題:義務教育 + 教育公平 ; 參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摘要】:教育公平與個性化發(fā)展和差異化發(fā)展等概念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應該倡導建立"多元尺度"的公平,追求每個個體的獨特個性,增強學制、課時、課程、教材、教師、班級等各個教育要素的選擇性,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以供民眾各取所需選擇。為了尊重和滿足民眾的教育選擇權,政府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為各種特色的學校的發(fā)育壯大創(chuàng)造條件。
[Abstract]:Educational fair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s of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advoc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scale" equity, pursue each individual's unique personality, enhance the selectivity of educational elements such as school system, class,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classes, and so 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To make their own choices. In order to respect and satisfy the people's right to choose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schools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寧波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分類號】:G52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蘭枝;義務教育公平與政府責任[J];教學與管理;2004年04期
2 熊川武;江玲;;論義務教育內(nèi)涵性均衡發(fā)展的三大戰(zhàn)略[J];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顧明遠;;公平而差異是基礎教育的必然選擇[J];今日教育;2008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顧明遠;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張世紅;秦浩;;近十年我國義務教育公平研究狀況及其展望[J];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2 孫夢潔;王少君;;從分配的角度論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公平發(fā)展的政府責任[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2期
3 馬少兵;;江蘇省義務教育經(jīng)費投入?yún)^(qū)域差距實證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09年10期
4 黃勇;張仲濤;;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問題研究綜述[J];理論觀察;2009年05期
5 張書義;;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公平的現(xiàn)狀、原因與對策[J];天中學刊;2005年06期
6 秦浩;金東海;;近十年國內(nèi)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綜述[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年05期
7 閆燕;;我國義務教育機會公平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5期
8 張勝利;崔貞姬;李明霞;劉偉華;;超常教育模式實踐探索[J];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懷興;中國農(nóng)村基礎教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燕;促進義務教育公平 積極構(gòu)建和諧教育[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蓉蓉;教育公平視野下義務教育階段城鄉(xiāng)學校體育資源差異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0年
3 祝天旭;農(nóng)村女童受教育權利實現(xiàn)狀況及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唐瑞;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熊覺;外來人口子女義務教資源配置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趙穎;我國農(nóng)村義務教育財政轉(zhuǎn)移支付制度的運行績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郭安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志忠;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義務教育公平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9 張凌云;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地方政府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10 高勤;論遷移農(nóng)民工子女受教育權保障的國家責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胡銀環(huán);我國義務教育有效供給不足的實證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周玲;英美兩國義務教育財政支出的中央化趨勢[J];教育評論;2002年05期
3 劉復興;我國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與公平機制[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楊東平;對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認識和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08期
5 曾天山;;我國擇校問題的背景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年03期
6 李濤;;零作業(yè)批改:教學質(zhì)量的新生長點[J];新課程(綜合版);200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基俊;南羅朝三國中等教育結(jié)構(gòu)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2 羅炳之 ,范云門 ,居思偉;師范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3 基俊;戰(zhàn)后朝鮮中等教育結(jié)構(gòu)的演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王桂;明治時期的學制改革[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5 ;國外教育發(fā)展概況[J];四川教育;1980年05期
6 ;美國中小學教育制度及教學改革情況簡介[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0年03期
7 衛(wèi)純;安原;;《日本教育的現(xiàn)代化》簡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8 楊志行;;法國羅馬尼亞的中等教育結(jié)構(gòu)[J];天津教育;1980年07期
9 孫文龍;;一九八○年度日本文教預算的估算要求——總額為四萬七千○六十一億日元[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10 孫文龍;;中央教育審議會[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淑清;;學習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深化師專教育改革[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2 郭笙;;重視師范教育 改革師范教育——簡論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3 石生;;從戰(zhàn)略上深化師范教育改革——論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4 魯月;;實施素質(zhì)教育 培養(yǎng)跨世紀新人[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5 李秋菊;賈利威;;抓住教材特點 培養(yǎng)學生興趣[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6 申朝鑫;;“大班級”管理的一點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7 范興忠;;家訪是堵流保學的好途徑[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8 解玉朋;趙鳳;;抓好后進生的轉(zhuǎn)化 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9 葛翠茹;;試論師范院校如何應對WTO的挑戰(zhàn)[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圖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能力[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中原;趕快讓他們下崗[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陳光明;對亂收費亮紅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周洪宇;世界師范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規(guī)律[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國務院體改辦 范恒山;發(fā)展幼兒園教育事業(yè)關鍵在哪兒[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記者 陳強 劉玉 陳曉東;新學年保入學[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范緒鋒 時曉玲;義務教育:舉步跨千年[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記者 李建平;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全面修訂完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李建平;給教學做把新尺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趙小雅 實習記者 熊春文;給特殊需要兒童更多關懷[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岳向榮;磕磕絆絆的世紀理想[N];中國教育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學敏;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經(jīng)費投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朱雪文;中國高等教育區(qū)域分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勇;綜合理科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方寧;中部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財政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楊軍;西北少數(shù)民族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9 畢華林;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劍虹;深圳市羅湖區(qū)教育發(fā)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辦學體制改革的策略框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聶章艷;鄭州市中小學擇校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3 譚春芳;論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教育公平[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梁上啟;我國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的沿革、現(xiàn)狀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覃琮;大化瑤族自治縣義務教育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尹輝;論義務教育權的法律救濟[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翔云;中國基礎教育機會平等的現(xiàn)狀及對策[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琦;中國和俄羅斯教育權問題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9 黃濤;黔江區(qū)初中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蘇延駿;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634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86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