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白”到“對話”——師生關系的價值追求探析
本文選題:師生關系 切入點:對話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2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獨白"的地位。師生關系異化有其文化背景和知識論、認識論等根源。時代的進步、文化的變遷,師者"獨白"的根基受到?jīng)_擊,對話是師生關系從實然狀態(tài)到應然狀態(tài)的轉(zhuǎn)變。新型師生關系在于拓展教育情境、傳達師生"心聲",最終生成對話意義。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ers are in the position of monologue. The alien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as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ory, epistemology and so on. Dialogue is the chang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actual state to the supposed state, and the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o expand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 convey the "voi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inally gene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ialogue.
【作者單位】: 浙江農(nóng)林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G45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航;陳艷霞;;代際關系變遷視野下道德濡化模式的當代轉(zhuǎn)變[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2 張寶林,姬曉娜;淺談終身教育及其與高等學校的關系[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3 李漫紅;蘇明飛;;后現(xiàn)代教育思維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啟示[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孫繼偉;;跨界危機初探[J];管理學家(學術版);2009年05期
5 秦立銀;;朱自清的語文文化思想研究[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6 朱世宏;王巍巍;;全球化時代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喻學林;論教師德育觀念的與時俱進[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陳光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課程改革的教育價值取向分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李春燕;;后現(xiàn)代主義與英語教學的新視角[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10 呂壽偉;胡雅寧;;教育實踐中“人的異化”——來自教育哲學視域的省悟[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淺析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的建設[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郭玉婷;;論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陳輝;;淺談藝術教育中的以人為本[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4 顧月琴;;再尋“孔顏樂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曹運耕;;體用之辨與中國教育的早期現(xiàn)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陳煥章;;杜威理論評價中的非此即彼傾向質(zhì)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洪明;;永恒主義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觀——赫欽斯“自由教育”思想探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長吉;常亞慧;;試論西方教學價值觀念的主要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吳安春;;西方“德性論”哲學視野中的創(chuàng)造觀及其教育價值——兼論西方“德性論”哲學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嬗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楊克瑞;;教育思想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志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興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萍;幼兒園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特征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志杰;上海市小學3-5年級體育教育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何淼;中學生反思性數(shù)學學習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鳳陽;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探究式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本富;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影響的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楊慧麗;高校網(wǎng)絡課程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學生非正式學習共同體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盧小男;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再論數(shù)學啟發(fā)式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焉晶;中小學校長變革型領導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送林;知識時代大學生個人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南n\;20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重大問題檢討之二 交往理論(筆談) 交往概念與哲學思維范式的轉(zhuǎn)換[J];求是學刊;2000年03期
2 張再林;關于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主體間性轉(zhuǎn)向”[J];人文雜志;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繁榮;對話與心聲:師生關系的應然價值取向[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5期
2 楊捷;楊玲;;理解與對話:哲學解釋學視域下師生關系的重構[J];基礎教育;2010年12期
3 宋錚;美的對話與獨白——對于美學本體論的重新闡釋[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蔡春,扈中平;從“獨白”到“對話”——論教育交往中的對話[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李夏慧;論“對話”式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及出路[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董汀豐;;在平等中對話 在對話中共享——王尚文語文教學師生關系論解讀[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許嘉;;論新時期中小學師生關系的重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年07期
8 張文彬;李建堂;;和諧師生關系芻議[J];職業(yè)圈;2007年16期
9 郭永華;魯莎;;論人文主義精神關照下的師生關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李晉暉;安志爍;;“擰巴”的口語——論劉震云小說的語言特色[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媛媛;樊晶;;試述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張春強;;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實踐與思考[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張穎;;用賞識托起學生飛翔的翅膀[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孫玉民;;“交流”——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孫麗娜;;堅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7 張秀梅;;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探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王茜;陳會昌;;師生關系對小學一年級同伴關系影響的追蹤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權江紅;伍新春;;教師效能系統(tǒng)訓練對師生關系以及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影響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利;;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之我見[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彥林;太遠太近與恰到好處[N];濟寧日報;2008年
2 九江縣一中 謝翔;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N];九江日報;2009年
3 雙灤區(qū)河北承德實驗中學校長 李振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N];承德日報;2009年
4 紅安四中 耿協(xié)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師生關系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N];黃岡日報;2010年
5 山大華特臥龍學校西校區(qū)初中部 劉富強 國樹鋒;素質(zhì)教育中要建立怎樣的師生關系[N];學知報;2010年
6 黃山中心小學 楊進;老師,朋友[N];徐州日報;2008年
7 南華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李秀萍;淺談構建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8 姚娜;轉(zhuǎn)差教學建立和諧師生關系[N];錦州日報;2010年
9 徐平 遼寧大學副校長;從教學入手重建大學師生“從游”關系[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龍玫;師生關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辛鵬;當代中國高校師生關系沖突的文化透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3 凌建侯;話語的對話本質(zhì)[D];北京外國語大學;1999年
4 陳穎;“對話”語境中的錢鐘書文學批評理論[D];遼寧大學;2009年
5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江藝;對話與融合:余光中詩歌翻譯藝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關英菊;從“獨白”到“對話”[D];吉林大學;2008年
8 羅曼;蔣孔陽美學思想新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廖雪伶;佛學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對話之實質(zhì)[D];四川大學;2005年
10 金玉梅;社會批判課程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天策;理解型師生關系及其構建方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江平;試論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煜;論民主式師生關系與學生個性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香蘭;論網(wǎng)絡社會師生關系的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郝項莉;師生關系的當代形態(tài)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胡君霞;論創(chuàng)新教育中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征與構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桂月;《英語課程標準》下的新型師生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發(fā)展及其與師生關系、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朱浩;遠程教育中的師生關系較之傳統(tǒng)教育的轉(zhuǎn)變[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10 周相玲;關心型師生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132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61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