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在教育決策中的作用
本文選題:教育決策 切入點:教育機會 出處:《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PISA測評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目的是改進教育政策而不是篩選學生。它將學生測評成績數(shù)據(jù)與學生個人特征以及學校內外影響學習的關鍵因素聯(lián)系起來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背景的學生、學校之間,以及不同類型的教育體系之間的成績差異,并找出那些取得好成績并且教育機會分配公平的學校和教育體系的特點。指出什么政策起作用,為什么起作用,以及哪些類型的政策改革可能是最有效的。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ositive PISA evaluation is to improve education policy rather than to screen students. It analyzes the data of students' achievement with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learning in and out of school.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between schools, and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 systems, and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s and education systems that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have a fai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indicate what policies work, Why work, and what types of policy reforms are likely to be most effective.
【作者單位】: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
【分類號】:G40-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君實;教育決策學[J];中國遠程教育;1993年03期
2 劉永玲;教育決策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5年05期
3 蔡壽福;教育決策與教研工作[J];云南教育;1996年Z1期
4 湯正康;鄉(xiāng)鎮(zhèn)教育決策不能合法不合理[J];中小學管理;1997年Z1期
5 楊穎秀;教育決策失誤原因分析[J];中小學管理;2002年02期
6 溫善策;;教育決策智囊的功能[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7 莊西真;知識在教育決策中的作用——兼論教育決策中決策者和知識人的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2期
8 楊穎秀;教育決策的民主與效益問題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1年02期
9 王曉輝;關于教育決策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10 朱鏡人;;美國州公共教育決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捷;;關于建立GLP體制的關鍵因素[A];中國藥理學會第八屆全國藥物毒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趙豪邁;;談談高等學校學生成績證明中存在的幾個問題[A];陜西省第七次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0年
3 苗香雯;崔紹榮;王永維;周益添;;試論農業(yè)工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作用[A];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張麗;張文梅;舒坤良;楊印生;;中國式可持續(xù)農業(yè)機械化教育體系的構建思考[A];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研究——全國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麗;李延忠;楊印生;;中國式可持續(xù)農業(yè)機械化教育體系的構建思考[A];農業(yè)機械化與新農村建設——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6 龍海堂;魏建明;;關于我國公共安全保障及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王明達;;努力推進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研究工作(代前言)——中國職教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開幕詞[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賈貴廷;;高等教育與社會和諧幾個問題的思考[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代表論文集[C];2005年
9 熊亞;;解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張曉鵬;;科學的教育決策離不開教育經濟學分析——《高等教育的經濟分析與政策》簡介[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翟帆;“兩會”,對教育總有說不完的話[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周滿生;21世紀教育決策的有效工具和自覺行為[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熊丙奇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決策應重視教師的發(fā)言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顧明遠;提升教育決策的科學性[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周洪宇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建立教育政策咨詢委員會刻不容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友文;政協(xié)委員:教育決策如何做到科學前瞻[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方虹;應為更多農民子女提供教育機會[N];農民日報;2005年
8 次仁頓珠;珍貴的教育機會得來不易[N];人民日報;2009年
9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 胡樂樂 本報記者 高靚;英國提出:建設世界最好學校教育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之茁;教育機會與和諧社會[N];中國財經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馬麗玲;教育政策與臺灣1950-60年代文學[D];吉林大學;2005年
3 許建美;教育政策與兩黨政治——英國中等教育綜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閻志堅;中國高等教育宏觀決策體制與過程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6 周彬;教育政策基礎的經濟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8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周小虎;利益集團視角下的美國教師組織對教育政策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夏顯波;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關鍵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鑫;教育科研與教育決策互動機制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2 陳世永;關于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的研究[D];安徽大學;2004年
3 何曉斕;中國農村教育:改革的困境與政策的調適[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苗繪;規(guī)避教育決策失誤的問責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安輝;用戶拓展是保障深圳市LNG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D];重慶大學;2004年
6 李軍;我國教育政策研究現(xiàn)狀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何丹;我國中小學教育決策制度中存在問題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8 徐向華;教育機會不平等與收入差距擴大的相關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9 楊曉文;數(shù)據(jù)倉庫技術在學生成績分析系統(tǒng)中的應用[D];中北大學;2005年
10 張軍;對我國教育機會均等的現(xiàn)狀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01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60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