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許學校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對我國解決擇校問題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美國特許學校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對我國解決擇校問題的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特許學校 擇校制 教育改革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啟示 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美國政府 教育領域 家長
【摘要】:正特許學校是一種獨立的公立學校,由美國或市政府與一些團體、企業(yè)及包括教育工作者、家長、社區(qū)領導在內的個人簽定合同、互相承諾的一種辦學形式。特許學校由州教育廳正式批準建立,經(jīng)費從聯(lián)邦政府而來。特許學校與一般的
【作者單位】:
【關鍵詞】: 特許學校 擇校制 教育改革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啟示 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美國政府 教育領域 家長
【分類號】:G771.2
【正文快照】: 特許學校是一種獨立的公立學校,由美國或市政府與一些團體、企業(yè)及包括教育工作者、家長、社區(qū)領導在內的個人簽定合同、互相承諾的一種辦學形式。特許學校由州教育廳正式批準建立,經(jīng)費從聯(lián)邦政府而來。特許學校與一般的學校相比,在教師聘用、經(jīng)費使用、課程設置、校歷安排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健生;從特許學校運動看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2 鄭雅萍;;美國特許學校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對我國解決擇校問題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7年21期
3 馬健生;從特許學校運動看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4 王麗;;《美國特許學校2010年年度調查》顯示:家長對特許學校的需求一年內激增21%[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05期
5 姚霞;叩問美國特許學校[J];上海教育;2005年02期
6 ;美特許學?冃гu價莫衷一是[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04期
7 鄭旺全;美國的特許學校[J];基礎教育參考;2003年12期
8 李慧清;美國的特許學校尋求“重生”機會[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韓伏彬,董建梅;美國特許學校的基本特色——與公立學校的比較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徐雙榮;美國特許學校的類型[J];教學與管理;200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谷麥征;費瑋;張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與分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2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簡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陳傳鋒;許凈露;金一波;;恢復高考30余年來中學生學習狀況的歷史回顧與思考[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國柳;張長海;吳順祥;;基于職業(yè)成長視角的會計本科教育改革設想[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關于深化農(nóng)村(成人)教育改革,推進北京市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的調研報告[A];北京市農(nóng)民教育研究報告[C];2001年
7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質量觀探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高金力;;談幼兒園園長在教育改革中的應有心態(tài)和作用[A];管理與服務——北京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研究論文集[C];2003年
9 周偉業(yè);;教師網(wǎng)絡素養(yǎng)與教育改革調查報告——以藝術教師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10 別必亮;;民國初年教育改革的歷史窺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茂;災后學校重建:新奧爾良的故事[N];中國教師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趙慶國;“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鐘[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蔣建華;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個另立一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安徽省懷寧縣石牌中心小學校長、高級教師 王成;教育改革帶來新氣象[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5 中國教師報采編部副主任 李茂;災后學校重建:新奧爾良經(jīng)驗帶給我們什么啟發(fā)[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宋全政;沒有回頭路的教育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陳天富;科學發(fā)展種好教育改革“試驗田”[N];重慶日報;2009年
8 張曉晶;期待新一輪教改帶來新希望[N];閩西日報;2009年
9 本報評論員;集思廣益的成功實踐[N];人民日報;2009年
10 王繼紅 記者 海濤;五華區(qū)教育改革再推新舉措[N];昆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敏;美國教育政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唐曉娟;美國擇校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濤;美國擇校政策的政治動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勇;洋務運動教育改革與明治維新教育改革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5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盧寧;戰(zhàn)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江林;高師理科專業(yè)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蔣京川;斯騰伯格的智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蓉蓉;美國特許學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2 韓伏彬;美國特許學校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娟;“高技術學校聯(lián)盟”的制度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豐繼平;美國特許學校教育績效責任制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潘嶺嶺;[D];四川大學;2004年
6 周小娟;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競爭登頂計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陳建錄;美國特許學校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上梅;制度創(chuàng)新與中小學薄弱學校改造[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成增;張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10 秦臻;比較視閾中的我國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379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63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