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心理論文 >

大學生心理疾病公眾污名干預研究及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04:11
  心理疾病公眾污名是指社會成員對心理疾病及其患者的負面態(tài)度,包括對其的負性認知評價、消極情緒情感體驗與歧視行為傾向。心理疾病公眾污名使公眾無法形成對心理疾病患者關注、接納的社會氛圍,對心理疾病患者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心理疾病公眾污名的負面影響,其干預受到日益重視。目前國內外提出了抗議、教育和患者接觸等干預方式。其中,教育作為用正確信息替換錯誤信息的干預手段,在國內外研究中多用于干預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但對其干預效果仍存爭議。同時,教育在心理疾病內隱公眾污名的干預應用上,仍有較大探索空間。此外,患者接觸作為強調公眾與被污名群體互動的干預手段,在實際應用中出于便捷性和可控性的考慮,常使用間接接觸的形式。而想象接觸作為間接接觸的一種方式,近年來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應用于去污名的研究,但目前仍鮮見想象接觸干預心理疾病公眾污名的研究。教育、想象接觸以及教育與想象接觸相結合(簡稱教育+想象接觸)的干預手段在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和內隱公眾污名上分別有怎樣的干預效果?相同的干預手段在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和內隱公眾污名上的干預效果有何不同?均是本研究亟待探索的問題。據(jù)此,采用實驗組和控制組對照的前后測...

【文章來源】: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目的
    1.2 選題意義
        1.2.1 學術價值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研究綜述
        1.3.1 國內外心理疾病污名研究綜述
        1.3.2 國內外心理疾病公眾污名干預研究綜述
    1.4 研究現(xiàn)狀述評與問題提出
        1.4.1 研究現(xiàn)狀述評
        1.4.2 問題提出
    1.5 研究思路、內容與假設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內容
        1.5.3 研究假設
    1.6 創(chuàng)新點
        1.6.1 測量方法有新拓展
        1.6.2 研究內容有新突破
        1.6.3 研究結果有新啟示
2 研究方法
    2.1 實驗設計
    2.2 被試
        2.2.1 樣本量確定依據(jù)
        2.2.2 被試選取情況
    2.3 實驗材料
        2.3.1 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測量材料
        2.3.2 心理疾病內隱公眾污名測量材料
        2.3.3 視頻材料
        2.3.4 教育材料
        2.3.5 想象接觸材料
    2.4 實驗程序
        2.4.1 前測
        2.4.2 第一次干預
        2.4.3 第二次干預
        2.4.4 后測
3 研究結果
    3.1 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干預結果
        3.1.1 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干預前后測結果比較
        3.1.2 干預后實驗組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組間比較
    3.2 心理疾病內隱公眾污名干預結果
        3.2.1 心理疾病內隱公眾污名干預前后測結果比較
        3.2.2 干預后實驗組心理疾病內隱公眾污名組間比較
4 討論
    4.1 心理疾病外顯公眾污名干預效果分析
        4.1.1 責任歸因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2 危險評估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3 同情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4 生氣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5 害怕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6 幫助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7 強制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8 隔離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1.9 回避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2 心理疾病內隱公眾污名干預效果分析
        4.2.1 認知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2.2 情感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2.3 行為傾向維度干預效果分析
        4.2.4 總體干預效果分析
    4.3 總討論:心理疾病公眾污名及干預效果比較
        4.3.1 心理疾病外顯和內隱公眾污名比較
        4.3.2 教育干預效果比較
        4.3.3 想象接觸干預效果比較
        4.3.4 教育+想象接觸干預效果比較
5 對策與建議
    5.1 加強有效的教育引導
        5.1.1 提升教育隊伍的專業(yè)性
        5.1.2 加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5.1.3 注重教育材料的多樣性
    5.2 增進有效的患者接觸
        5.2.1 編制合理的引導內容
        5.2.2 采用適宜的接觸形式
    5.3 發(fā)揮教育與患者接觸的合力
    5.4 合理引導社會期待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被試基本信息及歸因問卷-27中文版舉例
    附錄2:教育材料舉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昆明桃園兩地大學生心理疾病公眾污名現(xiàn)狀比較 [J]. 張萌,鄧慧君.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7(04)
[2]弓形蟲感染引起精神疾病的機制研究進展 [J]. 鄭維泓,竇寧馨,呂志躍.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7(01)
[3]PTEN基因在精神疾病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J]. 陸穎,張晨,易正輝.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6(05)
[4]學校環(huán)境中的積極行為支持——一種可借鑒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J]. 劉艷,蔣索.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5]教育中的精神病態(tài)人格障礙的問題與防范 [J]. 包翠秋,冉亞輝.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06)
[6]中小學生民族偏見與歧視的成因及干預策略:群際接觸的視角 [J]. 曲映蓓,辛自強.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6(02)
[7]想象接觸對大學生內隱態(tài)度和外顯態(tài)度的影響 [J]. 堯麗,于海濤,段海軍,喬親才.  心理科學. 2015(05)
[8]中學生專業(yè)心理幫助有效性、歸因方式與心理污名關系 [J]. 秦峰鳴,高曉寒,孫宏偉.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07)
[9]跨文化視角下在線評論有用性研究——基于說服雙過程模型 [J]. 劉志明.  江漢學術. 2015(04)
[10]減輕大學生心理疾病內隱污名:基于刻板解釋偏差的研究 [J]. 程躍文,楊思亮,桑青松.  中國特殊教育. 2015(04)

博士論文
[1]中國公眾的心理疾病觀:內容、結構及測量[D]. 李鳳蘭.華中師范大學. 2015
[2]道德判斷中的親屬偏見[D]. 顏志雄.湖南師范大學. 2014
[3]心理疾病內隱污名的評估及其預測因素[D]. 王曉剛.西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人格特征與價值取向在中國大學生心理疾病污名中的作用[D]. 李歆樂.華南理工大學. 2016
[2]心理疾病內隱污名與外顯污名的測量方法及關系研究[D]. 朱鴻健.江西師范大學. 2015
[3]想象接觸降低群際威脅感:感知相似性的作用[D]. 黃群英.西南大學. 2014
[4]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污名現(xiàn)象[D]. 張曉鳳.華東理工大學. 2014
[5]觀點采擇對心理疾病外顯和內隱污名的影響研究[D]. 岳童.西南大學. 2013
[6]成人依戀的GNAT內隱測量研究[D]. 白延國.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2
[7]想象性群際接觸、接觸經(jīng)驗對農(nóng)民工內隱偏見的影響[D]. 李艷敏.蘇州大學. 2012
[8]情緒確定性對信息加工的影響研究[D]. 劉學梅.西南大學. 2010
[9]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早期適應不良圖式、人格特質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 陳博.首都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477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477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46a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