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學生課程需要的認識誤區(qū)及對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respect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has become the proper meaning of schoo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some schools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 is "speciou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is "nominal",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school uses the spontaneity of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to cover up its develop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ask its sociality, and local content replaces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get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the school should not only carry out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but also accurately grasp the reasonable categories of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and carry out the respect for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needs in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單位】: 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6年度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學校課程結構設計研究”(項目編號:GYI2016037)研究成果
【分類號】:G4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理宣;;論知識教育、勞動教育與審美教育及其整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7年03期
2 王連照;;論勞動教育的特征與實施[J];中國教育學刊;2016年07期
3 趙婧;;學校課程建設的“教育學”思考[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年02期
4 王凱;;學校課程建設的十大問題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5年11期
5 汪明;張睦楚;;邁向“課程改進—教學跟進”式學校發(fā)展之道[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年28期
6 李松林;賀慧;;中小學校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5年06期
7 周興國;;走向適合學生:課程理念及其變革[J];課程教學研究;2012年11期
8 夏雪梅;;學生課程需求與學校課程的一致性——兼談“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中的誤區(qū)[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6期
9 宋志鵬;張兆同;;ERG理論研究[J];現代商業(yè);2009年03期
10 郝文武;;復雜關系中合理性教育需要的建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季婷婷;基于學生需要的課堂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連世佳;;基于動機理論的行政執(zhí)法人員執(zhí)法積極性不足的原因探析——基于對Q市部分執(zhí)法人員的訪談[J];人力資源管理;2018年02期
2 廖婷;;近十年國內關于勞動教育的研究綜述——基于CNKI數據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8年02期
3 楊忠梅;;兩地課程建設的對比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8年01期
4 蔣山花;湯志滿;何立波;;城市老年人口發(fā)展性需求研究——基于ERG理論的分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12期
5 吳振功;;勞動教育缺失對農村高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研究[J];考試周刊;2018年06期
6 高維;于善萌;;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7 張佳;;基于ERG理論的高校貧困生資助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年50期
8 楊曉輝;;ERG理論視角下基層年輕公務員激勵機制研究——基于浙東K區(qū)青年干部問卷調查的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7年06期
9 王鑒;安富海;李澤林;;“互聯網+”背景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進展與反思[J];教育研究;2017年11期
10 高鴻源;;在學校建筑使用中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積極空間[J];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亞男;學校教育中兒童合理性需要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2 郭鑫;兒童需要在小學教師與學生家長交往中的忽略與回歸[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3 聞思婧;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管理優(yōu)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4 姜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模式構建的行動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理宣;;論知識的整體性及其教育策略——基于實踐教育哲學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12期
2 冀曉萍;;勞動教育將全面突圍[J];人民教育;2015年17期
3 李松林;賀慧;;中小學校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5年06期
4 汪明;張睦楚;;要重視與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工作[J];課程教學研究;2015年04期
5 陳理宣;;論實踐與教育的相互規(guī)定性及其表現[J];教育學術月刊;2015年03期
6 周海銀;;學校課程建設的內涵、取向與路徑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7 王凱;;課程整合的“北京經驗”[J];人民教育;2015年01期
8 成尚榮;;回到教學的基本問題上去[J];課程.教材.教法;2015年01期
9 陳理宣;黃英杰;;論基于動手操作和問題解決的知識教學[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12期
10 陳理宣;黃英杰;;機體、意義和邏輯——論知識的三種結構及其教學策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傳亮;《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有關需要的思想及其相關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青;共振理論在高中課堂管理中的應用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童巧平;動機理論視野下的合作學習[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周建文;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哲學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徐偉;中學課堂和諧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侯永軼;青年教師需要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黃英;中學課堂問題行為與教師應對方式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徽;混沌課堂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K華;給學校、教師和學生課程的自主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10期
2 趙慶來;;生成性學生課程資源及其開發(fā)[J];教育科學論壇;2009年12期
3 劉雨;;課程改革中學生課程權利的缺失與重建[J];教育觀察;2012年04期
4 劉宇;;學生的課程參與:內涵、條件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07期
5 吳揚;高凌飚;;境外關于學生課程觀的研究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4期
6 肖建勇;;試論學生課程參與及其實現條件[J];課程教學研究;2013年11期
7 王長海;;利用學生課程資源淺談[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年01期
8 陶月仙;學生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南方護理學報;2004年05期
9 劉宇;;學生課程參與的內涵、結構與類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年02期
10 吳文勝;董亦君;;有效利用學生課程資源的問題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宇;意義的探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馮佩佩;教師自我有露與學生課程興趣、溝通動機的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趙慶來;學生作為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開發(fā)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118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1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