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有德性的教學行為
本文選題:教師教學行為 + 有德性的教學行為; 參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摘要】:德性是使得一個事物的狀態(tài)好,并使得其活動完成得好的品質(zhì),以德性規(guī)范、界定教學行為具有適切性。有德性的教學行為是指教師的教學活動目的指向善的行為,或教學活動過程中內(nèi)隱著某種有價值品質(zhì)的行為,兩類有德性的教學行為的結(jié)果皆是指向?qū)W生發(fā)展的"好",是向"善"的。德性能使教師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wù),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教師教學行為必須具備一定的特征才算是有德性的行為,比如,教師必須對教學行為目的有清楚的認識與選擇、教學行為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等特征。有德性的教學行為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應(yīng)具有職業(y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接納學生;教師對自己的行為要具有專業(yè)警覺性;教師自身應(yīng)具有一定的價值品質(zhì)。
[Abstract]:Virtue is the quality that makes a thing in good condition and its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well. The virtue teaching behavior refers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y aim to point to the good behavior, or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ctivity, there is some kind of valuable quality behavior hidden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The result of the two kinds of moral teaching behavior is to poi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good", is to "good". Virtue enables teachers to accomplish their teaching tasks well and have a strong educational functi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must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the teacher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choice of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ing behavior, and the teaching behavior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stability, for example, the teacher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choice of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ing behavior.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moral teaching behavior for teachers are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a sens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accept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awareness of their own behavior; Teachers themselves should have certain value quality.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基金】: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基于教學切片的課堂觀察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2015BJY01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宋曄;;教師德性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2 許麗;不要漏掉學生的名字[J];人民教育;200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靜;田友誼;;教師權(quán)力視角下師生關(guān)系的反思與回歸[J];當代教育科學;2017年05期
2 魏宏聚;;論教師有德性的教學行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3 葛黎明;;河南醫(yī)學高校教師師德建設(shè)存在問題及對策[J];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4 張藝鐘;;關(guān)心青年成長,提升學!皻赓|(zhì)”[J];新課程(中學);2016年10期
5 楊曉;譚和平;;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改革中德育意識培養(yǎng)的反思與重構(gòu)——以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性侵犯學生為視角[J];才智;2015年28期
6 張曼舒;;新世紀以來我國教師德性研究的議題與動向[J];亞太教育;2015年26期
7 齊學紅;趙偉黎;;師德教育話語再審視:知識和修養(yǎng)關(guān)照下的教師主體身份建構(gòu)[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年04期
8 宮慧娜;雷江華;;聾校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構(gòu)成及提高路徑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9 陳娜娜;;淺論教師的德性及其培養(yǎng)[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年09期
10 王琦;;現(xiàn)代教師德性的時代反思[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愛紅;;淺談教師的教學行為[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6年24期
2 吳玉德;薛勇;顏玉;;試論新形勢下高校專業(yè)教師角色與教學行為轉(zhuǎn)變[J];消費導刊;2009年08期
3 吳曉聰;朱玉平;;網(wǎng)絡(luò)教學中教師角色變遷及其對教學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年01期
4 趙建忠;淺談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J];甘肅教育;2005年03期
5 徐吉華;教學行為失誤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2005年12期
6 ;有效教學行為的基本特征[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11期
7 劉健;;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的有效對接[J];小學教學參考;2009年20期
8 何云;;教學行為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09年21期
9 樊年林;祁翠花;;打造高效課堂 轉(zhuǎn)變教學行為[J];新課程學習(上);2013年01期
10 李德強;;關(guān)注教學行為的深度影響[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3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鄭春娣;;淺談新時期教師的教學行為[A];基礎(chǔ)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2 周立;;讓作業(yè)改變教師與學生的行為[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彭麗;;改變教學行為 促進素質(zhì)教育[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4 姚梅林;杜春麗;楊永寧;;教師的遷移觀及其與“為遷移而教”的教學技能的關(guān)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陳莉萍;;轉(zhuǎn)變教學行為后的實踐與收獲[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6 邱新德;;高中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行為與效果的思考[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盱眙縣仇集中學 李秀良;轉(zhuǎn)變教學行為 提高課堂實效[N];江蘇教育報;2010年
2 姜堰市大倫中心小學 夏文壽;透視學生思維軌跡 有效調(diào)控教學行為[N];江蘇教育報;2011年
3 上海市華東模范中學校長 董君武;教師:優(yōu)化教學行為體現(xiàn)教學領(lǐng)導[N];文匯報;2009年
4 吳曉桐;課程改革,應(yīng)重視教學行為的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記者 蘇軍;“不拖堂”列入教學行為準則[N];文匯報;2011年
6 扶溝縣城關(guān)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宋春紅;對當前課改背景下一些教學行為的反思[N];周口日報;2010年
7 元壩區(qū)清水小學 熊蕓;新課程下教師改變教學行為的探索[N];廣元日報;2010年
8 記者 張啟富;我市著力規(guī)范宣傳、招生和教學行為[N];廣安日報;2010年
9 河南省臨潁縣陳莊鄉(xiāng)第二初級中學 陳春香;對當前課改背景下某些教學行為的反思[N];學知報;2010年
10 貢嘎縣姐德秀鎮(zhèn)小學 李劍琴;以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師生教學行為的新轉(zhuǎn)變[N];山南報(漢);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穎;高中化學有限教學的教學行為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2 牛燕;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行為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3 金旦;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舉例教學行為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4 胡杭麗;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反思行為的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5 馮慧敏;基于優(yōu)秀課例課堂教與學的行為特點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敬;高中英語優(yōu)質(zhì)課堂教學行為特征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7 關(guān)欽;教育視頻中教學行為分析系統(tǒng)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郭貞嫻;教師的創(chuàng)新觀及其相關(guān)教學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馬建華;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黃秋金;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行為案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294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2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