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的財政變遷及其影響
本文關鍵詞:從《2009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看奧巴馬時代的美國教育改革動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13年
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的財政變遷及其影響
朱鶯
【摘要】:大學的財政——確定內部成本構成、給教育服務定價、獲取開展各種活動所需的資源,已成為全美爭論的一個焦點。沒有任何地方比在公立大學里的爭論更加激烈,因為美國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正在那里接受著高等教育。其中,公立研究型大學擁有數(shù)億到幾十億萬美元不等的資金預算,數(shù)以萬記登記注冊的學生和教師,其活動從教學、科研到衛(wèi)生保健再到經濟發(fā)展,財政問題相比其他公立大學顯得更加復雜和關鍵,而目前針對美國高水平公立研究型大學的研究還不多見。對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財政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文隨機選取美國U.S.News2011年排名前100位中的10所公立研究型大學,以各大學的年度財政報告為基礎,分析其經費收支特征和財務管理體制,總結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資金來源和資源配置趨勢,并針對當前我國高水平大學(教育部直屬高校)經費籌措和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在美國州政府和聯(lián)邦政府撥款停滯或下降時期,高等教育成本卻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就是學費的增長,這種情況引起了人們對于高等教育機會和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的極大關注。公共資助和學費有限的增長空間使得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將經費增長的重點放在有效吸納社會資金上,包括私人捐贈和捐贈基金、附屬機構經營收入、私人贊助項目合同以及醫(yī)療中心服務收入等。從大學內部來講,他們也更關注提升科研水平、綜合競爭力和大學聲譽,以爭取充足的辦學經費,這在大學的支出結構上主要體現(xiàn)為高薪酬、福利和較高的經濟資助來吸引優(yōu)秀的教師和學生,同時保證經費支出向學校的核心使命——教學和科研傾斜。總的來說,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正在全美高校財務私有化風潮的推動下走上轉型的道路,資金優(yōu)勢的轉移直接導致了大學服務功能的偏離和社會契約的重修,從“學術導向”到“市場導向”再到“顧客導向”,辦學理念的變化使得大學和政府、企業(yè)、社會間的關系都在發(fā)生著實質性的變化。一種能跨越公立和私立的范疇,整合和平衡大學的各種使命,并能與高等教育服務的選民的關心和鮮明的價值觀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新的模式亟待產生。從中國高校的角度來看,如何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建立合理的資源配置體系,借鑒美國公立研究型高校經驗(文中以加州大學系統(tǒng)財務管理層級體系和伯克利分校財務管理體制為例),完善財務管理規(guī)范和制度,從而保持大學的健康良好運轉,提高國際競爭力則是從中可以學到的一課。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9.71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D.布魯斯·約翰斯通,李紅桃,沈紅;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中的財政與政治[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張玉;;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私營化:原因、影響及對策[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傅林;;從《2009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看奧巴馬時代的美國教育改革動向[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伍海云;張祥永;李孫巧;;美國公立高校學費定價與收取制度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世界一流大學的成本與收益[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1期
6 羅杰·L.蓋格;唐納德·E.海勒;楊素紅;;私有化與美國高等教育財政的新趨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1期
7 李福華;提高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機制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郭新華;王莉;;金融危機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機制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9 宋懿琛;;美國大學捐贈基金普遍增長[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8年01期
10 王璐;曹云亮;;新公共管理運動對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影響[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付志榮;論20世紀下半葉美國州政府與大學關系的變革[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成立;高等教育財政的國際比較與我國的改革構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孫士宏;中國研究型大學經費籌措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唐文秀;高等教育財政撥款體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斯婕,喬真真;高校貧困生社會捐助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2 劉振東;楊癸;;地方高校經費來源的市場模式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關立新;張莉;;高等教育投入與黑龍江省老工業(yè)基地振興[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6期
4 王洲;;美國多渠道籌措高教經費的經驗及其啟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4期
5 王懷宇,沈紅;美國研究型大學教授發(fā)展的諸力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王歡;李強;;金融危機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7 張愛;;日本大學第三者評價的模式及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8 王洪才;鄒海燕;;金融危機中的美國高校:現(xiàn)狀、對策及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凡勇昆;鄔志輝;;美國基礎教育改革戰(zhàn)略新走向——“力爭上游”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陳學飛;;理想導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過程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后評估”時期高校內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構反思[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葉望;金德燦;方宗川;;關于一般工科高校辦學資金的籌措研究[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梁彥;溫雙艷;;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研究綜述[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4 毛建青;;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補償?shù)睦碚撘罁?jù)綜述[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5 吳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國高等教育融資的思考[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姣姣;;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李勇;;若干世界一流大學成本結構的實證研究[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康小明;;政府對大學科研間接成本補償機制的國際比較研究[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李勇;閔維方;;若干世界一流大學成本結構的比較研究[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劉省非;;俄羅斯國立高等學校經費來源的多元化[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2 李潔;大學捐贈基金運作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葉;建立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管理上轉型的路徑[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張征;新自由主義背景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楊茂慶;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師流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趙川平;工程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質量基準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方鴻琴;我國高校質量保障體系一般模式構建與質量審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繼平;從沖突走向和諧:高等教育評估價值取向的社會學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鳳嬌;金融危機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鵬;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對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黃臻;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公平性對高等教育效率影響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強;地方綜合性高校教育經費籌措的困境與對策[D];湘潭大學;2009年
5 李承宗;廣州地區(qū)部屬高校國家貼息助學貸款管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威;政府與公立高校法律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張佳宜;瑞典高等教育評估制度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張云霞;我國首輪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反饋有效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朱飛;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加強政府管理職能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繼甫;公共財政下的高等教育財政制度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捍政;二十一世紀高校產業(yè)趨勢探視[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2 閔維方;論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政策的理論基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李莉;英美兩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體制的比較及經驗借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楊錦;俄羅斯教育經費危機與教育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5 張文和;日本國立、私立大學學費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6 李守福;主要發(fā)達國家高校收費實踐與理論的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7 曲恒昌;西方激進派的“一致性”理論與世界教育私營化的勃興[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8 D.布魯斯·約翰斯通,李紅桃,沈紅;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中的財政與政治[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柳海民;教育發(fā)展投入水平的中美比較與學理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10 張云;美國加州大學系統(tǒng)捐贈基金運作實踐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羅曉華;高等教育財政投資政策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3 許琳;高等教育投資的國際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畢云;美國高校收費制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李楠;公共財政體制下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優(yōu)化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7年
3 嚴吉菲;高等教育績效撥款運行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徐苗苗;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機制的改進[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彭媛;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下的高等教育投入體制改革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亞蘭;李志祥;;研究型大學籌措辦學資金的思路與對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石生仁;李萬里;李世萍;;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的研究型大學精英教育理念構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3 李巖松;;研究型大學研究生事務管理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4 江紅巖;;從伯克利管理視角談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師績效評估[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年01期
5 吳智鵬;;研究型大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張大良;李聯(lián)明;;研究型大學實施課程國際化的特點與策略[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2期
7 盧發(fā)周;;我國建設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學的SWOT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0期
8 朱夢怡;;淺析二戰(zhàn)后美國研究型高校的發(fā)展特點及啟示[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夏婉婉;;從創(chuàng)造知識走向創(chuàng)造財富——關于現(xiàn)代大學與區(qū)域經濟關系的思考[J];探索與爭鳴;2006年10期
10 宣華;劉玉玲;陳衛(wèi);;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淺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婁成武;;研究型大學管理模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許愛偉;;試述研究型大學與培養(yǎng)高層次來華留學生[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雷玉雙;;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建設[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楊濤;郭健;;美國研究型大學支持創(chuàng)辦科技園區(qū)的歷史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劉明利;舒忠飛;;美國研究型大學錄取本科生標準的分析:經驗與啟示[A];探索與創(chuàng)新——《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9年
6 趙韓強;趙樹凱;;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比較研究[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岳利民;;研究型大學生理學教學的初步探索——細胞生物電活動教學片斷實錄[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朱勝軍;;論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潘黎;劉元芳;;研究型大學在創(chuàng)新型國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10 劉福江;吳信才;鄭貴洲;郭際元;;“研究型學習”模式在研究型大學GIS專業(yè)人才教育中的探索——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吉利大學教授 蔣國華;[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2 南開大學招辦主任 趙桂敏;[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記者 陳敬農 通訊員 趙如江;[N];科技日報;2000年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朱清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5 趙秀紅 翟帆;[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記者 宋曉夢;[N];光明日報;2009年
7 徐維彬;[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記者 劉純友;[N];安徽日報;2009年
9 ;[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10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洪銀興;[N];江蘇經濟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兆宇;19世紀英格蘭高等教育轉型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張繼林;共軛動力系統(tǒng)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專業(yè)結構管理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9年
3 何振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化發(fā)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學;2008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與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崔愛林;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盧晶;專業(yè)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朱迎春;區(qū)域“高等教育——經濟”系統(tǒng)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8 吳越;中國高校聯(lián)盟運行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謝俊;大學的學術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孟麗菊;基于生態(tài)位理論的大學—政府—市場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研究型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2 呂思為;我國研究型大學形成的教育政策基礎及環(huán)境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3 彭正明;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熊曉亮;論我國研究型大學社會服務職能的踐履[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侯婉瑩;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陳世艷;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劉雙云;中美研究型大學學術組織機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王義;我國研究型大學的學院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9 張金磊;研究性學習及其在研究型大學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朱鶯;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的財政變遷及其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從《2009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看奧巴馬時代的美國教育改革動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30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