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論教師參與課程變革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22:57
【摘要】: 課程觀的轉(zhuǎn)變以及教師與課程整合的觀點為教師參與課程變革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以“泰勒原理”為代表的科學主義的課程研究范式以開發(fā)價值中立的課程產(chǎn)品為最終追求,體現(xiàn)出濃厚的“防教師”的性格,導致課程適應性的喪失,課程變革的理想難以落實。教師的課程參與是“泰勒原理”受到質(zhì)疑之后許多課程觀所追求的理論旨趣。從實踐的課程觀、過程的課程觀到現(xiàn)象-詮釋學課程觀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觀,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理念得以不斷彰顯。教師參與課程變革反映了一種教師與課程整合的觀點。教師與課程的整合以哲學詮釋學作為哲學認識論基礎,對教師與課程的關系進行了重建,認為理解并解釋課程是教師專業(yè)生命的存在方式;教師參與對課程文本的解讀是課程意義生成的基礎;教師的課程實踐是一個哲學詮釋學的過程。從哲學詮釋學的視角來看,教師參與課程變革是教師與課程整合的核心價值建構(gòu),這種整合體現(xiàn)在三個維度:課程設計與教學過程的整合;教師知識與課程意義的整合;教師發(fā)展與課程變革的整合。 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研究需要一個現(xiàn)實的分析框架,這一框架包括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途徑、條件、教師對課程變革的抵制,,還有個案研究以提供來自實踐的支撐,此外也要對教師參與課程變革作出反思與展望。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途徑主要有:參與課程決策、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以及參與課程行動研究。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條件主要分為內(nèi)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前者體現(xiàn)為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后者主要包括有效的課程領導、時間和資金等資源的投入和合理利用。教師對課程變革的抵制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可以從文化層面、制度層面和技術(shù)層面分析教師抵制變革的原因及其消解策略。在個案研究部分,筆者選擇了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的三所學校作為案例學校,以期得出有關教師參與課程變革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代表性的結(jié)論。在反思與展望部分提出了變革教師課程實踐模式的祈愿。 從篇章結(jié)構(gòu)上看,論文以“序言”開篇,主要介紹本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義和體系,并對本論文涉及的主要術(shù)語作出界定。論文接下來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四章內(nèi)容,闡述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理論基礎,分別從文獻述評、對“防教師”的課程之批判、闡釋課程觀的轉(zhuǎn)變以及倡導教師與課程整合的觀點這些方面提供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理論支撐。下篇有五章內(nèi)容,分析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具體問題,包括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途徑、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條件、教師對課程變革的抵制以及來自實踐的個案研究,最后對教師參與課程變革問題作出反思與展望。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G423.3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新英;程良宏;;試論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虛假認同及其改善[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馬新英;;論教師的理論自覺[J];教師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王婷婷;;中職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動機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4 楊啟華;;價值無涉與價值有涉:教師的價值觀與德育課程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10年07期

5 劉凌波;楊全印;;“做中學”:關于新型教師校本教研能力開發(fā)方式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7年04期

6 張德良;;大學教師課程與教學發(fā)展制度建構(gòu)[J];教育評論;2012年05期

7 趙建新;;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在職業(y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09期

8 周慧霞;;教師即課程設計者:一種應然選擇[J];教育探索;2011年02期

9 程良宏;李雁冰;;教師的課程批判力及其生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18期

10 程良宏;馬新英;;教師課程批判意識及其提升[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史光孝;隱性課程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榮昌;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陳蓉暉;幼兒園教師課程決策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易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變革研究(1978~2008)[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翠香;學校變革主體動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敏;學校變革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虎;高等職業(yè)院校專業(yè)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萍;項目課程實施中的高職教師適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得軍;新疆高中教師新課程認同感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5 方瑩瑩;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教材觀個案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6 王秀芳;教師知識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房貞祥;新課程實踐中農(nóng)村小學教師角色沖突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8 裴亞丁;新課改中的“中年教師困境”:問題、原因與對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王明;課程生成中的精神“相遇”[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程鳳玉;幼兒教師課程意識特征及影響因素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568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568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97a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