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社會退縮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差異:個體為中心的分析
本文選題:羞怯 + 社交淡漠; 參考:《教育生物學雜志》2014年03期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類型社會退縮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差異。方法采用個體為中心的分析方法 ,使用羞怯量表、獨處偏好量表、應對策略量表對2 072名3~8年級學生進行測量,并對不同類型社會退縮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得分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1在尋求社會支持策略和問題解決策略上,三類社會退縮兒童均低于非退縮兒童,但三類兒童間不存在顯著差異;2在內(nèi)化應對策略上,社交回避兒童得分最高,其次為羞怯兒童和社交淡漠兒童,非退縮兒童得分最低;3在外化應對策略上,社交回避兒童得分最高,社交淡漠兒童其次,羞怯兒童第三,三者均高于非退縮兒童;4在回避應對策略上,社交回避和社交淡漠兒童得分最高,其次為羞怯兒童,非退縮兒童得分最低。結論與非退縮兒童相比,社會退縮兒童傾向采用消極的應對策略應對人際沖突,其中回避型社會退縮兒童的問題最為突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Methods A total of 2 072 8 grad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individual centered analysis, shyness scale, solitude preference scale and coping strategy scale. 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cop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social withdrawal were compared among groups. Results (1) in seeking social support strategies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the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n-withdrawal childre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2 in the internalized coping strategies, the social avoidance children had the highest score. The children with shyness and social indifference scored the lowest. The children with social avoidance scored the highest, the children with social indifference and the children with shyness were the third, and the children with social avoidance had the highest scores in the externalization coping strategies. The scores of social avoidance and social indifference children were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shyness children, non-retreat children scored the lowest.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non-withdrawal children,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tend to use negative coping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mong which the problem of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of avoidance type is the most prominent.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00855)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14ZS112)
【分類號】:B84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俊升;丁雪辰;;4-8年級學生社交淡漠與同伴接納的交叉滯后回歸分析[J];心理科學;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云鵬;陳英敏;于洋;武建芬;高峰強;;羞怯學前兒童幼兒園不適的探討及應對策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年02期
2 劉俊升;季曉芹;李丹;;夫妻沖突對兒童心理適應的影響:教養(yǎng)行為的中介效應[J];心理研究;2014年01期
3 張曉;王玉英;李環(huán);劉文玲;王莉;;兒童行為抑制性與母親教養(yǎng)行為:一項追蹤研究[J];心理科學;2013年04期
4 張連云;;學業(yè)成績影響兒童孤獨感的中介變量分析[J];心理科學;2013年04期
5 李彩娜;黨健寧;何姍姍;李紅梅;;羞怯與孤獨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應[J];心理學報;2013年11期
6 張光珍;梁宗保;陳會昌;陳欣銀;張萍;;社交退縮與兒童的社會適應之間的關系:性別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科學;2013年04期
7 苑春永;邵愛惠;梁麗嬋;邊玉芳;;青少年兒童不愛社交、同伴排斥和同伴侵害的交叉滯后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年01期
8 劉世宏;李丹;劉曉潔;陳欣銀;;青少年的學校適應問題:家庭親密度、家庭道德情緒和責任感的作用[J];心理科學;2014年03期
9 周穎;劉俊升;;青少年早期社交淡漠對同伴關系的預測:學習成績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科學;2014年04期
10 李燕;陳露;王悅敏;呂芳;徐歡;;害羞兒童早期干預項目及其未來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結構、特點及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尹霞云;兒童與父親的關系:影響因素及兒童的心理適應[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穆楊;初中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及性別角色對其的影響[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夢迪;青少年心理處境現(xiàn)狀及其與社會支持和社會適應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3年
3 周園園;3-6歲兒童情緒理解能力及其與同伴接納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4 孫慧;基于氣質評定的4年級小學生同伴沖突解決策略促進實驗[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5 劉珍;大學生強化敏感性、網(wǎng)絡游戲動機和網(wǎng)絡游戲成癮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季曉芹;婚姻沖突對兒童心理適應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7 姜麗;不同類型社會退縮的適應功能發(fā)展及其神經(jīng)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王翠麗;被監(jiān)管人員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宗奎;趙冬梅;孫曉軍;定險峰;;兒童的同伴交往與孤獨感:一項2年縱向研究[J];心理學報;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思飛;;我家寶貝太害羞——分析、應對兒童的社會退縮現(xiàn)象[J];大眾心理學;2008年06期
2 萬晶晶,周宗奎;社會退縮青少年的友誼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3期
3 鄒先云;馮維;;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原因與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4 葉平枝;;兒童社會退縮影響因素及發(fā)展路徑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5 吳美玲;;幼兒社會退縮行為的成因與干預淺探[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6 孫際銘;;幼兒社會退縮游戲矯正的多基線實驗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10期
7 胡書蘭;王曉莉;;兒童社會退縮影響因素及干預方法淺析[J];才智;2011年05期
8 孫賀群;王小英;;社會退縮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9 居銀;顧濤;;兒童社會退縮成因及干預研究綜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年02期
10 丁雪辰;李燕;潘佳麗;;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影響因素——生態(tài)學的視角[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葉平枝;;兒童社會退縮的病因學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葉平枝;馮曉霞;;幼兒社會退縮生態(tài)化游戲干預的準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左恩玲;張向葵;;幼兒的社會退縮行為:類型、影響因素與干預[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胡宓;小學生社會退縮相關因素及心理干預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佳;中學生的自卑心理對其社會退縮的影響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3 王晶;社會退縮兒童干預的案例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姜麗;不同類型社會退縮的適應功能發(fā)展及其神經(jīng)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5 黃靜;學齡前兒童社會退縮行為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親子依戀及同伴接納的關系[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6 張丹如;4-5歲幼兒的社會退縮行為與其自我知覺及親子依戀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7 李九竹;母親教養(yǎng)方式與5歲兒童的社會退縮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姚素慧;幼兒園大班社會退縮幼兒的同伴關系狀況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9 張文文;社會退縮幼兒的沙盤游戲特征與干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210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2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