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fā)布重新修訂的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
本文選題:課程標準 + 中小學漢語 ; 參考:《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正2013年12月25日,教育部發(fā)出了關于印發(fā)《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的通知。本次的新課標是在2006年發(f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試行)》基礎上修訂的,更加注重培養(yǎng)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據介紹,漢語應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
[Abstract]:On December 25, 2013,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 circular on issuing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ethnic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 new curriculum is revis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Full-time ethnic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ry out)" issued in 2006,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hines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minority student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application ability is based on students' language knowledge, language skill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emotional attitude.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06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6年03期
2 ;信息[J];教師博覽;2007年05期
3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啟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3期
4 ;教育時訊[J];今日教育;2007年05期
5 石筠_";人教社召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工作會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9期
6 ;我國義務教育制度今秋改革[J];少兒科技;2002年06期
7 ;教育部召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匯報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年02期
8 趙小雅;;深化改革 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義務教育課標修訂答記者問[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07年05期
9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修訂工作全面啟動[J];遼寧教育;2011年10期
10 王紅柳;淺談中國科學課程標準的特點及啟示[J];中學生物教學;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亞林;雷萬鵬;;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十年來的政策回顧與思考[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美玲;;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實施背景及問題[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朱鳳強;;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兩免一補”狀況的實證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楊玉紅;;關于應對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樓區(qū)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彥伯;;動態(tài)均衡: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資源的可持續(xù)配置[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趙彬;;小初銜接——六年級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楊玉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配置均衡狀況研究[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任楠楠;;時代召喚:構建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新機制——基于江西省城鄉(xiāng)中小學685份學生問卷調查[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陳純槿;王紅;;關于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補償的構想[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慧勤;劉寒雁;;農村地區(qū)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研究——以云南省河口縣義務教育經費預算能力建設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小平;樹立“健康第一”新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胡凱文;有感于拖堂[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記者 潛元茲;義務教育不應僅是“地方事業(yè)”[N];中國改革報;2003年
4 記者 董康;江蘇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控輟新目標[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見習記者 周愛玲;我市義務教育全面實行“一費制”[N];酒泉日報;2005年
6 記者 李智 李衛(wèi)中;我省義務教育要升級[N];山西經濟日報;2004年
7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牛學文;什么樣的課是優(yōu)質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湖北省襄樊市襄城職高 鐃青蓮 馬祥安 湖北省襄樊市臥龍中學 李紅梅;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N];中國貿易報;2008年
9 記者 肖姍邋實習生 何蓉蓉;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水平[N];南京日報;2008年
10 苗武軍 宋曉敏;左權義務教育率先全免費[N];山西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鋒;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尚倫;建國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教科書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范坤;廣東省義務教育信息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偉強;基于標準的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艷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劉麗群;論知識準入課程中的國家介入[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斌;基于標準的學校教育問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潔;從“缺失”的角度看課程[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紀德奎;任務型教學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唐先斌;我國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1年
4 蔡張喜;利益、失靈與均衡[D];安徽大學;2010年
5 侯娓娓;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丁道勇;正式課程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伍紅梅;義務教育階段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承麗;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及其地方政策選擇[D];山東大學;2010年
9 鐘耿;縣際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吳海潮;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585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5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