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感恩影響助人行為的情景劇本實驗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感恩影響助人行為的情景劇本實驗
【摘要】:為了考察感恩對助人行為的預測作用,細化感恩與負債感、快樂之間的關系研究。研究對296名大學生進行情景實驗,并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協方差分析技術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研究結果發(fā)現:感恩與負債感、快樂不同,它是一種積極的、具有社會道德價值的情感特質;感恩比負債感和快樂更能正向預測助人行為等親社會行為。
【作者單位】: 信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CSH02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1YJCZH049,12YJCZH080) 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手機時代青少年的社會化問題研究”(〔2013〕-JKGHB-0041) 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人文社科類)支持計劃 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2013GGJS-125)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學者資助項目(2014-YXXZ-35)
【分類號】:G444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感恩研究正方興未艾。關注感恩是建設先進文化、和諧文化、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任務之一(李翔,楊義芹,2012)。感恩是一種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感恩作為社會心態(tài)是社會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孫偉平,2013)。感恩是個體在認識到施恩者所給予自己的恩惠或幫助基礎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胡瑜;孫燈勇;;感恩:人格研究的新專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4期
2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基于特質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編制——以自陳式量表初步驗證感恩三維結構理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3 李翔;楊義芹;;十六大以來黨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述要[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孫偉平;;論影響社會心態(tài)的諸因素[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5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感恩三維結構理論模型的建構[J];心理研究;2013年03期
6 喻承甫;張衛(wèi);曾毅茵;葉婷;李月明;王姝君;;青少年感恩與問題行為的關系:學校聯結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京鐘;;文化產業(yè)財稅支持:理論依據與調控機理[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2 朱宗友;李科;;列寧文化建設思想及其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3年03期
3 楊京鐘;;我國新聞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財政政策激勵[J];現代出版;2013年04期
4 許珍;梁芷銘;;微博問政本體論——政務微博話語權研究系列之二[J];傳播與版權;2013年03期
5 劉賢偉;吳建平;;大學生環(huán)境價值觀與親環(huán)境行為:環(huán)境關心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年06期
6 劉詩貴;朱武振;;地域差異的主流價值文化認同[J];重慶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7 呂汝泉;;淺析滿鐵對東北經濟與文化的侵略[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8 梁芷銘;;高校官方微博的概念、基本屬性及其功能定位——高校官方微博系列研究之二[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梁芷銘;;也談“中國夢”的精神實質與時代內涵[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10 段向云;陳瑞照;;企業(yè)低碳化發(fā)展管控要素的識別與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金慶英;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張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機制及其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一員;自然災難改變兒童的利他行為[D];西南大學;2013年
4 楊芳;冠脈支架植入患者健康促進的感恩模型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鵬華;大學生感恩意識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人際信任的關系[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2 白媛媛;大學生感恩、負性生活事件與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曉偉;初中生感恩心理的輔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曾妍;團體歸因訓練對高職生感恩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5 陳寶平;中職學生感恩意識養(yǎng)成的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3年
6 屠長棟;企業(yè)低碳營銷行為的消費者響應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7 李貞珍;特質感恩對初中生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8 谷萌;團體心理輔導對中等職業(yè)中學學生感戴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9 張冬;海口市城市居民環(huán)境友好行為意向的影響因素分析[D];海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劉子祺;當代中學生感恩教育薄弱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建平;李董平;張衛(wèi);;家庭經濟困難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應對效能的補償、中介和調節(jié)效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胡瑜;孫燈勇;;感恩:人格研究的新專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4期
3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基于特質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編制——以自陳式量表初步驗證感恩三維結構理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4 何安明;劉華山;;感恩的內涵、價值及其教育藝術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年04期
5 尹業(yè)初;;儒家“忠孝”倫理及其現實性探微[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劉建嶺;;感戴研究進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黎玉蘭;宋鳳寧;方艷嬌;;感恩:積極心理研究的新領域[J];社會心理科學;2008年02期
8 李霓霓;張衛(wèi);李董平;麥玉嬌;王晶晶;邢文利;;青少年的依戀、情緒智力與攻擊性行為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年02期
9 孫配貞;鄭雪;余祖?zhèn)?;初中生感戴狀況與學校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年01期
10 馬慶霞,郭德俊;情緒的神經心理學理論概述[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胡錦濤;[N];人民日報;2007年
2 任仲平;[N];人民日報;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念陽;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歷史與現狀[J];福州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2 陳旭;情境討論、榜樣學習和角色扮演對兒童助人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3 廖鳳林,廖桂春,李江雪,吉英蘭;幼兒對不同被助對象的助人觀念及其行為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1期
4 錢永國;;“減困”也要“減負”[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0年05期
5 王紅瑞;;中職生親社會行為與社會支持網絡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6期
6 趙正新,任紅娟;兒童道德行為、意志研究20年的回顧與反思[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寇_g;霞玲;徐華女;馬會萍;;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情緒理解力的特點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4期
8 李春華;;親社會行為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9 錢新斌;桂守才;;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及其培養(yǎng)芻議[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10 亢曉梅;齊蘭芬;;學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內容、方法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陳旭;;情境討論、榜樣學習和角色扮演對兒童助人行為發(fā)展的心理效應的比較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2 張承芬;常淑敏;;非工具性幫助對自尊不同學生后繼作業(yè)成績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李洋;雷靂;;同伴關系對青少年在欺負情境中的角色行為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萬傳文;范存仁;林國彬;;五歲至七歲獨生和非獨生子女個性特征比較及性別差異的研究[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5 羅洪菊;;初中生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綜述[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劉郁;;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缺失分析[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淑芳;不同情境下移情訓練對幼兒助人行為影響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婷玉;獎勵對幼兒共情性和利他性助人行為傾向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周靜靜;青少年感恩心理及其對助人行為的影響研究[D];廣州大學;2013年
4 張群華;小學兒童感戴與助人行為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5 顧海根;大學生自我同情及其與人格、應對方式和助人行為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彤音;5-6歲幼兒助人行為的認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7 汪偉;大學生內隱助人態(tài)度及其對助人行為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0年
8 龍洋洋;初中生感戴與助人傾向的關系及其對中學教育的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9 俞,|;初中生群體分類對幫助行為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10 張玲;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846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8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