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核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18:27
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主渠道作用,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課程目標導向偏差、課程缺乏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基、課程內容心理學化和內容模塊缺乏層次性與有機聯(lián)系等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堅持課程理論的文化自信、課程目標的核心性和層次性、課程內容的實效性等原則,構建以愛為核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以解決學生愛的缺失和愛的教育的缺失問題,促進他們愛自己、愛家人、愛師友、愛事業(yè),進一步提升人格魅力,體悟人生的愛與幸福等。
【文章來源】: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0,40(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目標導向偏差,應偏重心理干預
(二)課程的理論基礎薄弱,缺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
(三)課程內容缺失,應注重心理學理論的應用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構建的原則
(一)課程理論的文化自信原則
(二)課程目標的核心性和層次性原則
(三)課程內容的實效性原則
三、以愛為核心的課程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凝練[J]. 徐輝. 馬克思主義學刊. 2017(01)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構建的思考[J]. 丁笑生. 思想教育研究. 2015(11)
[3]心理和諧: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J]. 林崇德.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本文編號:2999678
【文章來源】: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0,40(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目標導向偏差,應偏重心理干預
(二)課程的理論基礎薄弱,缺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
(三)課程內容缺失,應注重心理學理論的應用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構建的原則
(一)課程理論的文化自信原則
(二)課程目標的核心性和層次性原則
(三)課程內容的實效性原則
三、以愛為核心的課程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凝練[J]. 徐輝. 馬克思主義學刊. 2017(01)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構建的思考[J]. 丁笑生. 思想教育研究. 2015(11)
[3]心理和諧: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J]. 林崇德.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本文編號:29996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9996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