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研究
【文章目錄】:
一、相關研究的分析
二、服務對象對學校社工的認知與期待
1. 家長對災后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認知和期待
2. 學校及教師對災后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認知和期待
3. 學生對災后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認知和期待
4. 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對災后學校社會工作的認知和期待
5. 社區(qū)對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認知和期待
三、災后學校社工的角色定位
1. 災區(qū)學校社工是協(xié)調(diào)者和溝通者
2. 災區(qū)學校社工是資源鏈接者和情感支持者
3. 學校社工是改變者和教育者
4. 學校社工是合作者和使能者
5. 學校社工是變通者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文軍;學校社會工作論略[J];社會;2003年01期
2 洪智雄;;災后重建學校社會工作介入模式研究——以汶川縣映秀小學為例[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9年04期
3 白蕓;;學校社會工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J];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1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云;;推行學校社會工作制度 強化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和服務[J];黨史文苑;2010年14期
2 張善根;;學校社會工作與校園暴力的防控[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年01期
3 曹婷婷;周倩;吳涵;;高校團干部具備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的必要性及途徑[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凌蘊昭;;“非主流”青少年的學校社會工作介入方法[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盛躍明;彭娟;;高校學生工作系統(tǒng)的新建構——基于對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工作的考察[J];理論界;2005年S1期
6 劉婷婷;崔香芬;劉紅生;;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學校社會工作的視角[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朱震寧;楊青青;宋霞;;關于高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幾點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8年S1期
8 黃斐斐;;高校輔導員工作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初探[J];社會工作;2007年05期
9 孫海功;;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J];社會工作;2007年07期
10 魯可榮;楊亮承;;大學生自殺預防干預機制缺陷與學校社會工作介入[J];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躍;我國高等院校學校社會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穩(wěn);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艷;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走向職業(yè)化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娟;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陳嫣桃;社工與學校聯(lián)動背景下的青春期女生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巖;我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胡凌霞;我國學校社會工作的本土化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7 張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邊素貞;論個案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海霞;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目標體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陳良;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剛淮;;學生的幸福從哪里來?——基于兒童文化談提高學生幸福指數(shù)的學校作為[J];教書育人;2011年19期
2 吳世雷;;多媒體教室管理的想法與做法[J];中小學電教;2011年Z2期
3 羅剛淮;;學生的幸福從哪里來?——基于兒童文化談提高學生幸福指數(shù)的學校作為[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年08期
4 荊偉;耿文俠;;教師職業(yè)價值觀對其職業(yè)倦怠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6期
5 賈書建;;今天我們?nèi)绾巫鼋處焄J];教書育人;2011年16期
6 丁桂芝;馮英;張臻;;高職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yè)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年20期
7 劉琦;高晶;嚴蓓蓓;管向梅;;小組工作介入行為偏差兒童輔導的策略以南京市珠江路X小學為例[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辦好學校網(wǎng)站的要素[J];醫(yī)學美學美容(財智);2006年02期
9 林美榮;;關注心理健康 塑造健康心靈——校園網(wǎng)與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10 李西順;;“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芻議[J];教育導刊;2011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冬名;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吳志鋼;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社會工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葛愛榮;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保障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分析[D];西南大學;2008年
4 田恬;打工子弟中學生地域身份認同研究及學校社會工作的干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張娟;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途徑及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石秀英;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者績效評估體系的建構[D];西南大學;2008年
7 王永華;殘疾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實踐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8 崔懷將;服務型教育行政的構建[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琳琳;盤錦市中職學校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慧;服務型政府背景下的學校教育服務[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650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86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