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大學生應對方式對羞恥感與抑郁的中介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7 10:34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應對方式對羞恥感與抑郁的中介作用研究 出處:《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生 抑郁 羞恥感 應對方式


【摘要】:目的探討應對方式對羞恥感和抑郁的中介作用,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采用應對方式問卷(CSS)、羞恥感量表(ESS)和Beck抑郁自評量表(BDI)對457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①羞恥感與抑郁呈顯著正相關(r=0.372,P0.01);應對方式與羞恥感、抑郁呈顯著相關,其中不成熟應對和混合型應對因子與羞恥感和抑郁呈顯著正相關(r=0.313,0.135,0.256,0.163;P0.01);成熟應對因子與羞恥感和抑郁呈顯著負相關(r=-0.191,-0.272;P0.01);②回歸分析表明羞恥感(β=0.372,P0.001)、應對方式(β=0.209,P0.001)對抑郁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不成熟應對方式在羞恥感與抑郁間的作用為部分中介作用(P0.001)。結論羞恥感、應對方式對抑郁有顯著預測作用,高羞恥易感性可能導致不成熟應對方式的運用,使個體更易陷入抑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ping style on shame and depression,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457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S), shame sense scale (ESS) and Beck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BDI). The sense of shame and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r=0.372, P0.01); coping style and sense of shame and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nd immature coping and mixed coping factor and the sense of shame and de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r=0.313,0.135,0.256,0.163; P0.01); the mature factor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hame and depression (r=-0.191, -0.272; P0.01);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ense of shame (beta =0.372, P0.001) and coping style (beta =0.209, P0.001)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nd immature coping style in the sense of shame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role for the part of the intermediary role (P0.001). Conclusion shame and coping styles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depression. High shame can lead to the use of immature coping styles, making individuals more prone to depression.
【作者單位】: 河北省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
【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10110003)
【分類號】:G645.5;G444
【正文快照】: 羞恥感是一種自我意識情感,被定義為“痛苦、強烈的自我聚焦”式的情感體驗[1],常伴隨著渺小、無用感、無力感、被暴露感和退縮行為[2]。抑郁是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長期存在的抑郁會對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研究表明,對羞恥的易感性與抑郁等心理障礙的心理病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曹亞杰;司繼偉;;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應激反應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1期

2 徐俊冕;Beck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應用與評價[J];心理科學;1991年04期

3 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diào)節(jié)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年02期

4 王玲,陳怡華;師范院校學生抑郁與社會支持度的關系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年02期

5 陳樹林,鄭全全;應激源、認知評價與抑郁障礙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2期

6 陳樹林,鄭全全;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調(diào)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年02期

7 錢銘怡,BerniceAndrews,朱榮春,王愛民;大學生羞恥量表的修訂[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年04期

8 汪智艷;張黎黎;高雋;錢銘怡;;中美大學生羞恥體驗的異同[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名;葉龍;;高速鐵路司機勝任素質(zhì)和工作經(jīng)驗對安全績效影響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李靖宇;謝曉非;葛瑜;;小事件、大影響:公平感知覺與規(guī)則駕駛行為[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3 唐聞捷;郭怡;王小同;陳莉;;體育鍛煉與大學生抑郁水平、身體自我概念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周平艷;;國內(nèi)外抑郁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3期

5 劉洋;郭玉江;;身體自尊在職業(yè)女性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模型檢驗[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李薇;龍勇;;競爭性戰(zhàn)略聯(lián)盟的結構選擇模式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1期

7 張云霞;袁彥;;大學生內(nèi)隱羞恥感的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2期

8 齊原;;高中生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與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9期

9 宋愛芬;;職業(yè)效能感在高校教師的成就目標與職業(yè)緊張間的中介效應[J];昌吉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吳水蘭;杜蘭英;侯俊東;;市場導向與企業(yè)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褚榮偉;;調(diào)節(jié)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營銷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2 龔艷萍;俞明輝;;新產(chǎn)品預告策略對消費者采用行為的影響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元旭;宋淵洋;王宇露;;企業(yè)資源、股權性質(zhì)與國際化程度——來自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證據(jù)[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素革;盧紀華;;服務人員情緒工作與工作投入的關系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孫健敏;馬玉鳳;;學習型組織與組織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6 林巖;陳燕;;汽車生產(chǎn)商的知識對供應商的延遲促進作用[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7 聶坪;張春鋒;;市場導向、非經(jīng)濟資本與農(nóng)村新創(chuàng)企業(yè)績效[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創(chuàng)業(yè)與中小企業(yè)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8 王拓;趙曙明;;組織公平與離職傾向的關系研究:積極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9 陳遠嶺;張大千;施劍飛;唐文新;曹陽光;;抑郁癥認知障礙的評定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心身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韓翼;;組織承諾維度及其對角色和角色外績效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秀菊;基于網(wǎng)絡關系視角的專業(yè)服務企業(yè)全球市場參與戰(zhàn)略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陸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聯(lián)結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龍曉楓;消費者規(guī)范理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鄧雪;企業(yè)戰(zhàn)略聯(lián)盟組織間學習的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5 尹玨林;企業(yè)社會責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向東;戰(zhàn)略領導特征及其對企業(yè)戰(zhàn)略選擇和績效影響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許丹;我國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動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田莉;新技術企業(yè)市場進入戰(zhàn)略決策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萬益遷;中國企業(yè)國際市場進入戰(zhàn)略決策模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楊菊萍;集群企業(yè)的遷移:影響因素、方式選擇與績效表現(xiàn)[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閻巍;企業(yè)員工的主動性人格與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和反生產(chǎn)行為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靖;高師生挫折承受力與社會支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柳中華;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與擇業(yè)焦慮的關系[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何婷婷;企業(yè)員工職業(yè)適應能力與職業(yè)承諾的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國;白音華煤礦技術人員職業(yè)停滯測量及治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6 劉維;心理氛圍對企業(yè)員工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作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曜;社會支持對自考生壓力源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雪琴;應對方式對特質(zhì)焦慮與學業(yè)拖延關系影響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沈潔;職業(yè)心理測驗在大學生職業(yè)心理適應中的效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顧曉霞;技術創(chuàng)新人員成就動機與心理契約的關系:領導成員交換的中介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子良;;不同情景的體育鍛煉減弱大學生羞恥感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年13期

2 宋子良;劉俊偉;;不同項目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羞恥感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年18期

3 張連云;;大學生抑郁產(chǎn)生的相關因素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張亭亭;康茜;張鳳嬌;;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影響[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5 嚴標賓;鄭雪;張興貴;;大學生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自我控制及抑郁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1年02期

6 王倩倩;劉丹;杜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依戀和大學生抑郁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9期

7 周科慧;肖晶;李芙蓉;;大學生日常應激與抑郁、焦慮的關系[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李玲玉;黃錫榜;陳競秀;;大學新生焦慮、抑郁和應對方式關系研究[J];職業(yè)圈;2007年20期

9 向焱彬;謝登;康華福;陳俊國;梁建春;;大學生的抑郁與自我調(diào)控[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1993年08期

10 張敏;;關于大學生知恥教育的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湯芙蓉;張大均;劉衍玲;;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抑郁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湯芙蓉;;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抑郁的相關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伍承聰;管健;;大學生校園污名心理與行為的歸因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楊彥春;;高校圖書館人文素質(zhì)教育新探[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5 劉希慶;;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咨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6 王玉;;試析心理量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應用狀況[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7 徐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8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董海婧;褚宇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遲立忠;周湘文;;大中學生身體自尊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整體自尊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zhì)量[N];黃岡日報;2005年

2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4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裴睿 張全能;進京當保姆 最大收獲是學會忍耐[N];成都日報;2006年

6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蔣夫爾;廣闊農(nóng)村任大學生充分施展才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宋波;召開大學生見面座談會[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9 何懷宏;善始還須善終[N];中國人口報;2006年

10 ;支教畢業(yè)生享受“大學生村官”待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j;身體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黎琳;大學生的社會比較與情緒健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賢卿;網(wǎng)絡傳播環(huán)境下的道德建設[D];復旦大學;2005年

8 魏飴;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10 亓圣華;中學生羞恥感與身體鍛煉之間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秋燕;大學生身體意象及其與抑郁、社交回避苦惱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2 李健芳;大學生羞恥感與成人依戀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亭亭;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梁恒豪;大學生精神性的影響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關系[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5 石英華;大學生羞恥應對特點及其與社交焦慮的關系[D];河南大學;2008年

6 陳富國;大學生孤獨感量表的編制及相關影響因素的中介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陳宇紅;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及其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堯菊;大學生抑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曾成義;大學生焦慮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胡凜;大學生自殺傾向的心理預防和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13413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413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f33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