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設計的數字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設計的數字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基于設計的研究 學習支持系統(tǒng) 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 有意義學習
【摘要】:傳統(tǒng)教學是工業(yè)時代人才培養(yǎng)與發(fā)展需要的產物,在其客觀主義認識論的影響之下呈現典型的“傳遞—接受”教學關系。在知識時代的當今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當下的教育體制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客觀上要求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對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巨大潛力,又契合了知識時代對教育變革的訴求。發(fā)揮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網絡在線學習的各自優(yōu)勢,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是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對信息技術在教育應用問題上的理性回歸。本研究以促進學習者的有意義學習為目的,借鑒學習科學領域關于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研究成果,從學習內容、學習支持系統(tǒng)和師生關系三個維度考量構建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并且結合組成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的各維度,從學習環(huán)境的整體性入手來重點考察數字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和策略。 在本研究中,采用學習科學領域興起的基于設計的研究范式,通過為特定的場合設計學習環(huán)境,采用“逐步完善”的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發(fā)展。以“平面圖像設計”課程為例,從現實問題、理論驅動、干預系統(tǒng)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等方面開展研究,在理論—技術—實踐—評價反思的交互中精致迭代循環(huán)。通過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實踐,總結了數字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設計的相關原則和策略,,為后續(xù)不斷充實研究框架和研究制品提供了依據,從而為使學習者從“機械學習”到“有意義學習”的轉變,提供一種理論模型與實踐框架。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0-0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世利;;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的再思考[J];現代商業(yè);2010年36期
2 簡婕;解月光;;試論學習環(huán)境及其數字化——一種教學論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02期
3 程軍;;我們親歷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學習的主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2期
4 何蓉;;縱橫信息數字化學習讓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活”起來[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9期
5 樊文隆,沈治宏;論數字化學習對信息素質的要求[J];晉圖學刊;2005年04期
6 曲宏毅;韓錫斌;張明;武祥村;;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進展[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5期
7 郝丹;曹鳳余;;數字化學習港:在創(chuàng)新中推進終身學習社會建設——訪“數字化學習港與終身學習社會的建設與示范”項目負責人嚴冰[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1期
8 張原瑞;高嶺;馬力;;高等學校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教學助理角色的定位與轉變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05期
9 王東娜;曹曉鴿;;從網絡交往看數字化學習中教師角色[J];現代企業(yè)教育;2009年12期
10 馬常霞;伍俊明;;數字化學習中教師行為設計[J];文教資料;2006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磊;黃菊輝;;構建黨員學習共同體 促黨支部文化建設[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2 上海市松江區(qū)中山小學課題組;;構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3 構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結題報告課題組;;《構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 孫波;;學習共同體的學校[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李慧迎;;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設計初探[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王愛武;;建構學習共同體 促進有效互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7 ;教育與社會、自然生態(tài)理念的重大變遷——兼論學習共同體理論與未來教育理論及其在我國的實踐之異同[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王桂文;;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9 張晗;;組織結構對組織學習與知識轉化關系影響研究[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磊;;讓快樂飛翔——幸福校園的金鑰匙[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連雅婕;學習實現網上點課[N];長春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王臻;英特爾 用一對一創(chuàng)新學習[N];計算機世界;2010年
3 記者 徐宜軍;組建學習共同體,我的學習我做主[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閆曉天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依托學習共同體 提高教學質量[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5 張艷 本報記者 薛婧;突破傳統(tǒng)格局 建學習共同體[N];黑龍江日報;2011年
6 記者 張麗亞;西山區(qū):利用教育博客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N];昆明日報;2011年
7 王艷玲;以對話編織學習共同體[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安徽省蕪湖師范附屬小學 陳紅梅;如何構建閱讀學習共同體[N];中國教育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王臻;英特爾構建沒有圍墻的學校[N];計算機世界;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常春暉;“學習共同體”為中興解題[N];黑龍江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簡婕;支持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構建及其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師專業(yè)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金慧;學習支持問題庫的設計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楊瑛霞;分布式虛擬訓練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趙健;學習共同體[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光;基于網格的遠程學習支持系統(tǒng)模型構建與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7 董宏建;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跨學科協作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鐘國祥;基于網格的智能學習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薛偉;現代遠程教育5S學習支持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沈云波;學不可以已[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殷旭彪;基于設計的數字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琴;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同伴互助”調查及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薛偉;開放大學學習支持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柏忠賢;移動學習支持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鳳蕊;網上研究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周淑艷;專業(yè)發(fā)展背景下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金萍;基于教學平臺的遠程教育學習共同體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文杰;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問題解決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裴雯雯;高校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方宏強;促進中學物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815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8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