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家上學”兒童的社會化問題之爭
本文關鍵詞:美國“在家上學”兒童的社會化問題之爭
【摘要】:隨著"在家上學"運動在美國的迅速發(fā)展,"在家上學"的兒童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社會化成為了一個焦點議題。關于該問題,學者們大體持三類觀點:"社會化危機"論、"社會化良好"論和"差異社會化"論。"社會化危機"論認為"在家上學"的兒童難以像那些在學校就讀的孩子一樣順利實現社會化;"社會化良好"論認為"在家上學"的兒童同樣能夠順利實現社會化;"差異社會化"論認為應該區(qū)別看待"在家上學"的不同群體,這些兒童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社會化取決于具體的教育方式。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當代西方國家“在家上學”運動研究》(項目編號:11YJC880108),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90后”青少年道德價值觀的社會化研究》(項目編號:09YJC880025) 江蘇大學高級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當代西方“在家上學”運動的理念、實踐及啟示》(項目編號:10JDG159)
【分類號】:G571.2
【正文快照】: “在家上學”(Homeschooling)又被稱為“家庭學校”(Home School),指的是孩子到了入學年齡、但卻仍然以家庭而非制度化的學校為主要教育場所、由家長或家庭教師而非學校教師承擔教育者角色的教育形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種現代意義上的教育形式在美國迅速發(fā)展,形成了一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霞;隱蔽課程建設之簡要考察[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2 郝明君;現代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何李方;“分級辦學,分級管理”——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問題探析[J];池州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4 王金國;試論現階段我國的教育公平問題[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劉麗群;;論課程公平——一種社會學的視野[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年02期
6 周忠明;動力型困難學生:關注家庭教育[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03期
7 李國強,龔躍華;教師反學校文化現象淺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王繼平;合理調整我國教師政策價值取向初探[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鐘玲;論批判教育學的后現代主義理論基礎及對我國教育研究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香麗;;影響我國高等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因素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言世;任建峰;孫國;;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原因分析與對策[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萬力維;;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礙創(chuàng)造[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陸啟光;壯族兒童社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4 李彥榮;中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彭澤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姜月;遮蔽與解蔽[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弼成;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現代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9 鄒玉玲;主體性體育及其課程觀探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蘇德;多維視野下的雙語教學發(fā)展觀[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謝紅仔;小學英語課程實施現狀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辛治洋;論阿普爾教育理論的批判性[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學生交往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席琴;關于我國教育學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5 寧彥鋒;課程創(chuàng)新的教師動員:路徑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顧志紅;新課程的教師培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宋志君;素質教育導向下的四川省小學教師人力資源管理對策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8 張敏;促進學生交往[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10 汪昌華;班級學生社會分層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新宇;美國“家庭學校”運動及其新趨勢[J];學科教育;2004年05期
2 童民;;美國興起“家庭學!盵J];家庭與家教;2006年09期
3 ;美國“在家上學”孩子更優(yōu)秀[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2期
4 茍春艷;;“家庭學校”在英國[J];刊授黨校;2000年04期
5 錢撲;;美國家庭學校的興起及其特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1期
6 王佳佳;王文倩;;美國“在家上學”現象研究綜述[J];教育導刊;2011年08期
7 羅明東,陳瑤;家庭學校:一種新的教育形式[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于泓;金·胡博;;我的家庭學校的回顧與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11期
9 甄麗娜;當代美國“家庭學!蓖敢昜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美國越來越多孩子上家庭學校[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文濱;家庭學校眾人談[N];農民日報;2003年
2 康希娥;家庭學校共抓德育[N];西藏日報;2002年
3 安德麗婭·瑞德 拉塞爾·瑞德 盛原 譯;美國學生在家上學[N];音樂周報;2001年
4 安德麗婭·瑞德 拉塞爾·瑞德 盛原 譯;美國學生在家上學(未完待續(xù))[N];音樂周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蘇婷;“知心家庭學!毙迈r出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張曉琴 王榮華;建立社會家庭學校相結合的學生評價機制[N];秦皇島日報;2005年
7 時言平;“陪讀樓”:學校當反思,豈能反逐利[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8 郭艷;我省基礎教育課改將四面突破[N];山西日報;2005年
9 嚴俊杰 本報記者 黎虹;10年后傳統(tǒng)學校會怎樣?[N];中國質量報;2000年
10 王爽 整理;我眼中的美國教育[N];工人日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麗梅;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張玲;美國的家庭學校教育運動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漢珍;丁丁為什么在家上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路偉;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中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合作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5 高麗;美國“公校私營”改革模式及其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6 廖祥紅;關于家庭實施素質教育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趙厚勰;美國擇校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1545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5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