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個人化學習及其啟示
本文關鍵詞:美國個人化學習及其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知識信息的爆炸式增長,教學的重心由學科知識的掌握開始向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轉變。個人化學習作為一個典型的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教學方式正逐漸走進各國教育界的視野中。個人化學習的理論最早產(chǎn)生于美國,最先也是在美國開展實驗,美國對于個人化學習的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從未停止過,尤其是二戰(zhàn)之后美國個人化學習更是蓬勃發(fā)展。 近年來,中國教育界的學者對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和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以個人化學習為理念的各種教學實驗也不斷展開。雖然這些理論和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局限以及這些理論自身的不足,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本文對個人化學習等概念的進行界定,對美國個人化學習的發(fā)展歷史進行闡述,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個人化學習的本質及內涵。通過對美國森林湖小學所實施的個人化學習案例以及中國個人化學習的不同模式介紹并加以分析,對其特點及不足進行剖析,以期能夠從美國個人化學習的特點中獲得啟示,并據(jù)此提出我國個人化學習的優(yōu)化建議。 本文共包含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導論,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對個人化學習及其相關概念進行了闡述,,并對國內外的研究進行了綜述;第二部分對個人化學習進行了概述,闡述了個人化學習的理論支持、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第三部分介紹了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的森林湖小學所實施的個人化學習并對個人化學習案例進行分析,剖析其特點及不足;第四部分論述了中國個人化學習的現(xiàn)狀,分析了其特點及不足,并在此基礎上得到一定的啟示,提出對我國個人化學習的優(yōu)化建議。
【關鍵詞】:美國 個人化 學習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24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錄8-10
- 第一章 導論10-20
- 一、 問題的提出10-13
- 1. 時代的需求10-11
- 2. 歷史的進程11-12
- 3. 現(xiàn)實的情況12-13
- 二、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13-14
- 三、 相關概念界定14-16
- 1. 個人化14
- 2. 個人化學習14
- 3. 個別化學習14-15
- 4. 傳統(tǒng)統(tǒng)一化教學15-16
- 四、 國內外研究綜述16-19
- 1. 國內研究綜述16-18
- 2. 國外研究綜述18-19
- 五、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個人化學習概述20-26
- 一、 個人化學習的理論支持20-22
- 1. 建構主義20
- 2. 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20-21
- 3. 掌握學習理論與繼續(xù)進步的理論21
- 4. 程序化教學21-22
- 二、 個人化學習的特點22
- 三、 個人化學習的發(fā)展過程22-24
- 1. 嘗試階段—調適性教學22-23
- 2. 發(fā)展階段—分化性教學23
- 3. 高潮階段—個人化學習實驗蓬勃展開23-24
- 四、 個人化學習的現(xiàn)狀24-25
- 五、 個人化學習的未來發(fā)展趨勢25-26
- 第三章 以美國森林湖小學為例分析美國個人化學習26-39
- 一、 美國森林湖小學個人化學習案例闡述26-33
- 1. 教學前準備階段26-27
- 2. 教學實施階段27-30
- 3. 作業(yè)30-32
- 4. 評價32-33
- 二、 美國森林湖小學個人化學習案例分析33-39
- 1. 美國森林湖小學個人化學習的特點33-36
- 2. 美國森林湖小學個人化學習的不足36-39
- 第四章 啟示和建議39-50
- 一、 中國個人化學習現(xiàn)狀39-41
- 1. 理念上的不足39-40
- 2. 實踐中的不足40-41
- 二、 美國個人化學習對我國教育的啟示41-44
- 1. 注重教師的作用42
- 2. 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42-43
- 3. 注重廣泛的學生差異43
- 4. 學習方式的科學性43
- 5. 清晰個人化學習與班級授課的關系43
- 6. 個人化學習是一種理念43-44
- 三、 中國個人化學習優(yōu)化建議44-50
- 1. 宏觀層面44-45
- 2. 微觀層面45-50
- 參考文獻50-54
- 結語54-55
- 致謝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明遠;論蘇聯(lián)教育理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李廣,姜英杰;個性化學習的理論建構與特征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3期
3 方舟;個別化學習的概念詮釋及其構架[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馮少舟;個別化學習及其模式的建立[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黃書光;;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的理論輻射與實踐影響[J];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03期
6 莊金梅;;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探索與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09年12期
7 徐晗;;人本主義教學觀對師生關系建構的啟發(fā)[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8 王勇;;論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的個別化學習[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9 王一軍;;美國進步主義教育的學習觀及其啟示[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陳改霞;;網(wǎng)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關系初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1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N];人民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偉;論遠程開放教育中的個別化學習[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申云鳳;基于Web的個別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相芝;基于網(wǎng)絡的個別化學習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敬芳;個別化教學促進初中生學習適應性發(fā)展的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包娟麗;美國個別化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美國個人化學習及其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13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6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