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機制之探索
本文關鍵詞: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機制之探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機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系統(tǒng)性、動態(tài)性與實踐性等特性,當前它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目標設計與轉化意識模糊,運作主體多元與內耗嚴重,內部結構運轉與成效不良,外部支持乏力。因此,應當樹立復雜性的新課改運作機制觀,強化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機制的目標意識,協(xié)調多元主體之間的價值沖突,健全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的內部中樞系統(tǒng),增強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的外部支持系統(tǒng)。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民族地區(qū) 新課改 運作機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度一般項目(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項目)“整體、持續(xù)、有效:民族貧困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推進新課程的特殊性研究——以廣西龍勝縣為例”(項目主持人:蔣士會;項目編號:09XJA880001)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廣西民族教育研究專題“廣西民族文化與基礎教育學校課程融合研究”(項目主持人:蔣士會;項目編號:2013ZMJ016) 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2013年度研究課題“廣西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研究”(項目主持人:蔣士會;項目編號:批準號:13BMZ014)
【分類號】:G759.2
【正文快照】: 一、民族地區(qū)新課改運作機制的概念及特征(一)新課改運作機制概念解讀“機制”一詞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有志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的研究者們有了新的切入點。孫綿濤教授在《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中指出:在層次上,教育機制可分為宏觀教育機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綿濤;康翠萍;;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石鷗;張文學;;課程改革預設目標對目標實現的限定[J];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3 張建新;社會機制的涵義及其特征[J];人文雜志;1991年06期
4 張良;劉茜;;課程改革:復雜性理論的啟示與訴求[J];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21期
5 周宏;劉茜;;民族文化傳承: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使命[J];教育探索;2011年04期
6 張迪;;利益博弈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阻滯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年05期
7 安瑞霞;;課程運作系統(tǒng)中的執(zhí)行機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年04期
8 么加利;張詩亞;;論西南民族地區(qū)新課程改革深化中民族生存智慧的融入[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呂立杰;;大規(guī)模課程設計的程式與特征——我國新課程設計過程與西方課程設計模式的對比與分析[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年04期
10 石鷗;雷冬玉;;課程改革預期目標偏離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寧;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德育管理[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2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司志民;姚會強;;建構主義對作文教學的啟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4 崔雁,侯錫林;高校德育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5 邱天鳳;樹立教育理念 轉變教育角色——論班主任如何適應新課改下的教育要求[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6 閆華明;;教師培訓區(qū)域支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以教師帶薪脫產培訓為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吳劍麗,袁銳鍔;從教育政策學看美國加州新雙語教育政策(227提案)[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唐燕兒;美國遠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規(guī)體系探索[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9 馬早明;;東南亞國家教育宏觀決策特點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10 鮑傳友;中國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差距的政策審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綿濤;;我國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的體制改革與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凡勇昆;;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訓,路在何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核心競爭力之啟示[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決策與政策設計[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吳宏超;趙丹;;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徐玲;趙艷立;;部分城市教育救助政策實施情況調查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朱鳳強;;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皟擅庖谎a”狀況的實證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靳希斌;童宏保;;國家教育考試制度改革與創(chuàng)新經濟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李進忠;;堅持與時俱進,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創(chuàng)新指數[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12)論文集[C];2012年
9 李進忠;;堅持與時俱進,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創(chuàng)新指數[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12年
10 徐忠麟;方孝安;;82憲制格局下的環(huán)境執(zhí)法機制探析[A];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防災減災——2012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韋立君;美國公立高中能力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s
本文編號:3334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3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