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歸因方式對希望感的影響:個人成長主動性的中介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23:25
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廣泛發(fā)展,希望作為其中重要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到了廣泛關注。希望是一種以追求成功的路徑(指向目標的計劃)和動力(指向目標的活力)交互作用為基礎的積極的動機性狀態(tài)。希望感可以緩沖青少年生活中負性事件的影響,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因此,青少年希望感的培養(yǎng)和提升十分重要。目前,有關希望感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希望感對個人的影響,將其作為自變量進行研究,對希望感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的相關研究仍非常欠缺。并且,希望感的研究起源于西方,目前關于希望感的研究結果都是基于西方文化為背景的群體。那么,中國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的希望感如何?青少年正處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形成的心理品質對他們的發(fā)展來說有著重要影響。對希望感的影響因素研究需要從個體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人格特征等多個層面進行考察。作為個體發(fā)展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希望感的關系如何?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關系又如何?本研究擬對此展開深入研究。研究圍繞青少年的希望感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展開。并試圖在此基礎上闡釋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對希望感的影響,進而為培養(yǎng)青少年的希望感提供...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希望感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1.1 希望感的概念
1.1.2 希望感的研究現(xiàn)狀
1.1.3 希望感的影響因素
1.2 個人成長主動性概念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2.1 個人成長主動性的概念
1.2.2 個人成長主動性的相關研究
1.3 歸因方式及其相關研究
1.3.1 歸因方式的概念
1.3.2 歸因方式的相關研究
2 問題提出與研究假設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假設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被試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數(shù)據處理
4 數(shù)據結果與分析
4.1 青少年的希望感現(xiàn)狀
4.1.1 青少年的希望感總體現(xiàn)狀
4.1.2 青少年希望感的人口學變量差異
4.2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現(xiàn)狀
4.2.1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現(xiàn)狀
4.2.2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現(xiàn)狀
4.3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相關關系
4.3.1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希望感的相關關系
4.3.2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相關關系
4.3.3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的相關關系
4.4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歸因方式對希望感的回歸分析
4.4.1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希望感的回歸
4.4.2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對希望感的回歸
4.4.3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對個人成長主動性的回歸
4.5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歸因方式和希望感之間的中介作用
4.5.1 中介效應檢驗理論
4.5.2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歸因方式和希望感之間的中介效應
4.5.3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努力歸因和希望感之間的中介效應
5 討論
5.1 青少年的希望感現(xiàn)狀
5.1.1 青少年希望感總體現(xiàn)狀
5.1.2 青少年希望感人口學變量差異比較
5.2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現(xiàn)狀
5.2.1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現(xiàn)狀
5.2.2 青少年歸因方式現(xiàn)狀
5.3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關系
5.3.1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希望感的關系
5.3.2 青少年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關系
5.3.3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的關系
5.4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歸因方式與希望感之間的中介作用
6 不足與創(chuàng)新
6.1 不足
6.2 創(chuàng)新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198619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希望感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1.1 希望感的概念
1.1.2 希望感的研究現(xiàn)狀
1.1.3 希望感的影響因素
1.2 個人成長主動性概念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2.1 個人成長主動性的概念
1.2.2 個人成長主動性的相關研究
1.3 歸因方式及其相關研究
1.3.1 歸因方式的概念
1.3.2 歸因方式的相關研究
2 問題提出與研究假設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假設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被試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數(shù)據處理
4 數(shù)據結果與分析
4.1 青少年的希望感現(xiàn)狀
4.1.1 青少年的希望感總體現(xiàn)狀
4.1.2 青少年希望感的人口學變量差異
4.2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現(xiàn)狀
4.2.1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現(xiàn)狀
4.2.2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現(xiàn)狀
4.3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相關關系
4.3.1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希望感的相關關系
4.3.2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相關關系
4.3.3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的相關關系
4.4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歸因方式對希望感的回歸分析
4.4.1 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希望感的回歸
4.4.2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對希望感的回歸
4.4.3 青少年的歸因方式對個人成長主動性的回歸
4.5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歸因方式和希望感之間的中介作用
4.5.1 中介效應檢驗理論
4.5.2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歸因方式和希望感之間的中介效應
4.5.3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努力歸因和希望感之間的中介效應
5 討論
5.1 青少年的希望感現(xiàn)狀
5.1.1 青少年希望感總體現(xiàn)狀
5.1.2 青少年希望感人口學變量差異比較
5.2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現(xiàn)狀
5.2.1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現(xiàn)狀
5.2.2 青少年歸因方式現(xiàn)狀
5.3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關系
5.3.1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希望感的關系
5.3.2 青少年歸因方式與希望感的關系
5.3.3 青少年個人成長主動性與歸因方式的關系
5.4 個人成長主動性在歸因方式與希望感之間的中介作用
6 不足與創(chuàng)新
6.1 不足
6.2 創(chuàng)新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1986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198619.html